English Version
马来平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严复论传统认识方式与科学
    严复论传统认识方式与科学马来平蔡元培说:"严氏于天演论外,最注意的是名学,......严氏觉得名学是革新中国学术最重要的关键。"(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严复本人则对自己翻译《穆勒名学》的工作,给予了异乎寻常的估价:"此书一出,其力能使中国旧... 更多还原
    作者: 马来平      
    卷期: 1995
    页码:64-70+28
  • 齐曼的后学院科学论
    齐曼在科学社会学上的突出贡献有二:一是后学院科学论,即认定目前科技发展主潮流的性质是后学院科学;二是依据时代的变化,发展了默顿的科学规范理论,提出了由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发生转变的时期科学规范的新形态。齐曼的后学院科学论基本上符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主潮流的实际,与影响广泛的"大科学"论相一致,甚或更加丰满。齐曼科学规范思想的主要方法论特征是其自然主义的立场和多学科的视角。齐曼根据向后学院科学转变时期科学发展的特点,对默顿四项科学规范的每一项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修正;同时,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详细阐述了科学实践各个环节、各种场合下科学规范的践行问题。齐曼所做工作的实质是使得科学规范更加贴近科学活动的实际,更加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使得处于应然状态的默顿科学规范朝向实然状态迈进了一大步,从而显著增强了它的适用性和时代性。
    作者: 马来平      
    卷期: 2014
    页码:12-18+125
  • 明末清初科学与儒学关系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摘 要:科学与儒学的关系,归根结底主要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要弄清二者的关系,既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选择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为切入点,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科学对儒学施加作用,引发了儒学的相应变化:知识观点、理论内容和理论结构的变化,以及基本观念的变化等,也引发了主要从属于儒学的中国传统科学的相应变化。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儒学对科学的作用,主要是一种“选择”的作用,而选择的结果,又进一步表现为欢迎、拒斥、建构和同化等具体形式。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的历史演变表明:不断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融入儒学,是儒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儒学排斥科学是局部的、非根本的,促进科学则是整体的和根本上的;科学与儒学协调发展的前景无限广阔。
    关键词:科学与儒学的关系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  科学对儒学的作用  儒学对科学的作用
     

     

    作者: 马来平      
    卷期:
    页码:150-158
  • 论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及其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摘  要: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正相关,但具体表现为“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形式。除此以外,科技知识与科学素质的的关系还具有诸多复杂性。科技知识和科学素质的基本关系启示我们:就科普工作的整体而言,应当坚定不移地把重心放到普及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上来。但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科技知识的普及依然是重点。
     
    关键词:科技知识  科学素质  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作者: 马来平      
    卷期: 2017年11月第39卷第6期
    页码:84-88
  • 构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摘要:科技观的变革是科技工作的根本变革,国家主流科技观应当与时俱进。21世纪以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加突出;科技成为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科技已是最具时代性的先进文化。总之,当代科技已经成为核心综合国力,仅仅把科技看成生产力已经远远不够了,应当着力构建"核心综合国力科技观"。"核心综合国力科技观"是对"科技是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变化,绝不仅仅是科技社会功能范围的扩大,而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性质、功能、以及科技与社会互动关系认识的质的飞跃。构建新时代科技观的着力点主要是:继续深化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牢固树立科技是国家安全根本保障的信念;充分认识科技文化的引领作用等。


    关键词:科技观;生产力科技观;核心综合国力科技观


    作者: 马来平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5期
    页码:93-99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