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一种尝试:结合汉语文字的博大深邃、简明扼要、一字千钧与英文的灵活细腻、严谨周全、长于诠释论证的特质,用汉语写成的命题连串起来,构成本文的总论断;随附每一个命题的英文解说,则构成对该命题及其中概念的诠释和论证。英文论证所需要的文献,亦引用于其中。本文毋需以摘要贯首,选读中文部分,大意便可一览无余。本文以金岳霖先生的《论道》为典范,在该书绪论中,金先生谈及他本来写作均用英文,后来才尝试着用中文写作,以满足国人学习哲学的需要。如今,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及学者,英文水平已经很高,正是利用汉语和英文各自的优势,达到弘扬汉语文字,兼顾详尽诠释与严谨论证的大好时代。本文正是在此思路下的一种尝试。探索以汉语为主,英文为辅的哲学写作路径。
关键词:形上学;现象;存在;无限极限;量子物理学
摘要:本文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博弈或游戏这样的概念(无论是否包含意向性)在理解生物或前生物的竞争中是否有必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演化博弈论(EGT),着重阐明效用选择(deliberation over utilities)的概念是如何被差异性适应(differential fitness)的概念所替代(实现了从经济学中的(理性)博弈论到生物学中的(演化)博弈论转换的关键步骤)。接下来介绍生态学/种群动力学研究中的洛特卡-沃尔泰拉方程(Lotka-Volterra,LV);然后展示该方程如何会与EGT的核心动力学方程等价的。文章继而对此等价性质的意义进行哲学解释和论证。本文的结论是:基于上述二方程的等价性与种群生态学的基础性,演化博弈论中的"博弈"或"游戏"等概念在生物学的科学解释中没有地位。
关键词:复制子方程;LV方程;等价性;还原性
摘 要:超级任务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间隔内依次序完成一个步骤的数量为无限大的序列。它指代了一系列与芝诺悖论相类似的问题。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超级任务从20世纪中叶诞生至今的历史脉络,主要介绍了超级任务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前期的重要论题——汤姆森台灯、伊尔曼和诺顿对这一类问题总结性的解答和新时期超级任务与融入不同具体学科的新发展趋势。
关键词:超级任务 芝诺悖论 数学解释
摘 要:“动力因果”是近现代科学方法中,特别是科学解释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概念。如果要解释某个时空点发生的事件,则需要找到此事件发生之前作为充分条件的事件。与此相对,“目的因果”是用目的性作为必要条件来解释事物的存在或发生的。目的因果解释在科学解释中的地位一直受到质疑。不少学者(科学的或哲学的)认为目的因果解释终究应该被动力因果解释所取代,但也有人认为目的因果解释是一类不可或缺的科学解释模式。本文支持目的因果在科学解释中不可或缺的观点,并通过其与极值原理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一种新的论证。“极值原理”——最小值或最大值原理——乃科学理论中常见的原理。物之遵循极值原理是目的因果解释的根源,尽管具体解释形式不尽相同。以自然规律为基础的动力因果解释是一阶解释模式,而以极值原理为基础的目的因果解释则是一种二阶或元解释模式,它是“统治”一阶因果的因果。一般物体遵循最小作用原理,自组织系统遵循最小自由能原理,生物系统遵循最大适应度原理等。本文将论证极值原理是目的因果解释的最佳诠释。
关键词:科学解释 最小作用量原理 熵增定律 演化博弈论 复制子方程 预测加工 自由能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