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红茶菌热始末
<p>摘 要:改革开放初期,红茶菌从日本传回中国。北京食品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试图将其开发成一种新型饮料,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宣传,令中国出现红茶菌热。随着媒体的报道、专家的答疑、科研院所提供菌种、医学研究者提供针对多种疾病的红茶菌饮效报告,这种发酵饮料逐渐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民众在自养自饮的同时,还积极向亲朋好友赠送菌膜。大约一年之后,随着学部委员方心芳向媒体表示红茶菌可能含有致癌物质曲酸,红茶菌热逐渐熄灭。后人总结经验教训时,将此事与“打鸡血”运动、“卤碱疗法”运动等相提并论,但“红茶菌”热与它们颇有不同之处。红茶菌热有国际背景,由产品开发引发,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红茶菌饮料未能完成开发跟当时中国基础工业水平落后、国民消费能力低下密切相关。</p><p><br/></p><p>关键词:红茶菌 海宝 发酵饮料 北京市食品研究所 方心芳</p><p><br/></p>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6期
页码:7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