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钢琴是一种深入社会文化生活的物质人工物,其中嵌入了复杂的社会、技术、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因素。古钢琴是大多古典作曲家进行创作的工具,也是他们为之创作的乐器,其作品中蕴含着所用钢琴的物质性特征。古钢琴与现代钢琴是两种不同的技术物,古典钢琴作品在现代钢琴上弹奏需要转译,从而形成新的作品。历史的发展未必后来者居上,现代钢琴未必优于古钢琴,甚至相反。历史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因素造就的,技术既不一定是唯一因素,也不一定是主要因素。古钢琴是个体化的,只能小批量手工生产;而现代钢琴是标准化产物,能够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在社会、经济、技术的综合驱动下,古钢琴逐步被边缘化。现代钢琴的成功是工业文明的胜利,其声音建构了大众的听觉审美,实现了从古钢琴声音到现代钢琴声音的声景转换。
关键词:现代钢琴 古钢琴 物质性 声景转换 声音范式
摘 要:2020-2022三年六个学期从应急到常态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已成为思考教育、教-学的特别案例,可以从技术哲学、技术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重维度加以讨论。根据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技术与社会之间并无截然的界线,一项技术的发明、应用和调整都是相关人群共同协商的结果。网络会议软件被用于常规教学,是对这项技术的重新阐释。使用者对上课——教-学活动的不同理解,导致对技术的不同使用方式,尤其表现在摄像头上。如果认为上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教和学(内容中心),也承担着共同体建构等其他功能(场境建构),则摄像头的开启就是必要的。如何利用既有技术,实现线下在场场境,乃至达成超越线下的效果,是技术社会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其理论拓展。
关键词:技术的社会建构 在线授课 教-学场境 场境建构 内容中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