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董心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反事实不蕴含下向因果性
    <p> 摘 要:自从金在权用随附论证向非还原物理主义提出挑战以来,后者不竭余力地想要解决排斥问题。在他们当中,反事实的自治方案找到了一条出路,即通过消除下向因果来解决排斥问题。然而,钟磊提出,结合随附性原则和反事实的因果理论就会导致下向因果。在本文中,我将通过对随附和反事实因果的概念分析说明,根据大卫&bull;刘易斯的因果定义,如果钟磊想要证明他的结论,他需要更多的步骤。接着,我将证明这种新版本的论证无法实现钟磊的目标,因而,不能被视作有效的。</p> <div> &nbsp; &nbsp;关键词:反事实 &nbsp;随附性 &nbsp;下向因果性</div> <div> &nbsp;</div> <p> &nbsp;</p>
    作者: 董心      
    卷期: 2017年3月第39卷第1期
    页码:28-35
  • 对心灵因果性的辩护——论过决定的区分
    <p>摘要:金在权的排斥论证为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带来严重的危机,该论证通过说明非还原物理主义所接受的五个前提之间的不自洽,从理论层面否定了不可还原的心灵因果性。面对金在权的质疑,很多学者尝试从前提之一——非过决定论入手,试图解决危机。然而,笔者认为他们的尝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过决定状况所带来的困难。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过决定状况的定义做出进一步的澄清,从而对过决定定义中的关键概念进行区分。以此说明非过决定论这一前提的合理性有待考量,金在权的排斥论证的有效性也有待商榷。&nbsp;</p>
    作者: 董心      
    卷期: 2021年第43卷第1期
    页码:34-38
  • 因果理论能否拯救心灵因果性?
    <p>摘&nbsp; 要:近期,很多非还原的物理主义者想要通过干涉主义因果论这种具体的因果理论为心灵因果的不可还原性进行辩护,从而摆脱形而上学层面的长期争论。这一处理看似成功,实则隐含了许多问题。在经过对诸多学者的论证进行考察后,笔者发现,即便使用同样的因果理论,学者们仍然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因果结论。而这些分歧多来自对于具体模型的选择有所不同,经分析,选择不同的模型源于学者们秉持了不同的形而上学预设。因此,为了辩护心灵因果性,我们不能仅仅求助于合理的因果理论,还需澄清形而上学层面的争论,阐明我们选择某一特定模型的预设,进而用所得的因果结论进行有效辩护。</p><p>&nbsp;</p><p>关键词:干涉主义因果论&nbsp; 因果模型&nbsp; 心灵因果&nbsp; 下向因果</p><p><br/></p>
    作者: 董心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1期
    页码:52-58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