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徐英瑾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对于“感受质”之“不可言说性”的一种自然主义解释

    摘 要:长久以来,属性二元论者都以“感受质”之不可言说性为借口,怀疑物理主义的心智模型是否能够捕捉到精神生活之现象面相。然而,二元论的此项辩论策略,已然预设“感受质”为客观存在的一个自然类。但更精细的语言分析将向我们揭示,“感受质”实为从不同感官道之认知输出的不同特性中随意拼凑出的一个人工概念造物,故此,对于“感受质”之不可言说性的追问,必须被转换为对于不同感官道之最终输出的不可言说性的追问,才得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合法的“被解释项”。而此辩论策略之转换无疑会对物理主义有利,因为科学共同体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以视觉系统为例的认知输出的丰富性,往往是自然语言的表征手段所无法涵盖的,而二者之间的落差恰恰就是前者难以被言说的根源。由此看来,二元论者是将“感受质在自然语言框架中的难以言说性”,误作为“感受质在物理主义框架中的难以解释性”,由此才得到了反对物理主义的错误结论。
    关键词:感受质  二元论  物理主义  不可言说性  自然类
     

    作者: 徐英瑾      
    卷期:
    页码:15-22
  • “中文屋”若被升级为“日语屋”将如何? ——以主流人工智能技术对于身体感受的整合能力为切入点
    摘 要:就原始版本的“中文屋”思想实验而言,实验的提出者塞尔主要关心的是如何驳倒“强人工智能论题”,而并不关心对于特定的经验语言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所可能遭遇到的经验问题。因此,从原则上看,将“中文屋”替换为“日语屋”,并不会对其论证结构造成影响。然而,塞尔的对于具体经验语言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却使得他无法体察到日语言说者对于身体感受性的高度敏感,以及此类敏感对主流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所构成的挑战。反过来说,将“中文屋”升级为“日语屋”的举措,纵然没有在先验的意义上构成对于作为哲学论题的“强人工智能论题”的威胁,却至少在经验的层面上提供了更多的理据,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考察在主流人工智能技术—无论是符号人工智能技术还是神经元网络技术—的框架内进行“具身化改造”的可能,并通过这些批判性考察,为学界对于一些新技术路径的关注设置指路的路灯。
     
    关键词:日语屋  自然语言处理  具身性  人工神经元网络
     

     

    作者: 徐英瑾      
    卷期: 2018年1月第40卷第1期
    页码:8-16
  • 人工智能如何“说人话”? ——对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的哲学反思

    摘 要:目前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依然面临如下问题:(1)不同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制之间缺

    乏融合;(2)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人工智能研究的其他技术缺乏彼此融合;(3)基于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

    理技术的运作必须以“剥削”人类的智能为前提; (4)基于大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缺乏灵活处理隐喻、

    反讽、双关等修辞现象的能力。这些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哲学问题有:(1)语言是外部世界的表征,还是言

    说者内部世界的表征?(2)语言中的规则,究竟是先验的,还是经验的?(3)语言表征与言说者的心

    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为何?(4)与语言表征有关的认知构架,在多大程度上需要被“具身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认知语言学 语言哲学 大数据 图式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1期
    页码:10-19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