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19856
本期目录
  • 科学增长的计量研究——兼评计量分析方法
    科学的增长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相对于漫长的时间序列,科学量表现了从缓慢渐变到雪崩式激增的势态。在学科领域、地域和质量分布方面,科学增长是不平衡的,呈现出特定的结构和分布。本世纪以来,用计量方法研究科学增长是卓有成效的。其中广为人们所知的研究有:关于学科兴趣和科学中心转移的统计分析(默顿、汤浅)、科学家最佳年龄的统计分析、以及带头学科更替的数学模型(凯德洛夫),等等。本文将要述及的指 更多还原 <br/>
    作者: 刘大椿        
    卷期: 1985
    页码: 34-44+80
  • 《领导与科学丛书》
    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领导与科学丛书》,现已由新华书店陆续发行。这套丛书共八本: 《领导与科学》《领导与管理》《领导与战略》《领导与经济效益》《领导与信息》《领导与人才》《领导与系统分析》《领导与未来》《领导与科学》从基本概念、基本认识上阐述现代科学技术的总体特征和规律,通过四个部分介绍了现代领导者所应具备的有关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知识,并以实例和数据阐明现代领导者如何掌握和适应科学发展规律,把领导工作做好。<br/>
    作者: 杨立        
    卷期: 1985
    页码: 44
  • 简评“西学源于中法”说
    自明末西方科学传入中国至清末,一直存在着时起时伏的“新旧之争”。在这种斗争中出现了一种“西学源于中法”说,此说对清代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清代科学思想史上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试就数学发展的情形,对它的形成过程、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一、“西学源于中法”说从目前笔者见到的资料考察,此说最早由康熙提出,经梅文鼎(1633—1721)<br/>
    作者: 李兆华        
    卷期: 1985
    页码: 45-49+80
  • 究竟是谁发现了噬菌体?
    噬菌体为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生物学界所公认的。但是究竟是谁发现了噬菌体呢? 《亚美利加百科全书》(俗称“大美百科全书”)说:“20世纪20年代F.W.脱华脱(Twort)和F.H.特列尔(d’Herelle)发现了能够裂解细菌细胞的可以过滤的因子。这些称之为噬菌体的因子后来被认为是能够吸附于细菌的病毒”(第3卷,1981年,39页)。《苏联大百科全书》说:“最早观察到细菌可传代的裂解的是俄罗斯微生物学家伽马莱亚<br/>
    作者: 傅杰青        
    卷期: 1985
    页码: 50-54+80
  • 首届全国青年“技术与社会”学术讨论会在沈阳召开
    由东北工学院青年跨学科研究会发起的首届全国青年“技术与社会”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8月24日至28日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正式会议代表共70人,列席代表10人,其中大多数是近几年毕业的研究生和大学生,也有在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提交会议的论文有50余篇。会议期间,代表们主要围绕着三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就是:1.技术论;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3.中国目前的技术发展和技术评估以及技术战略问题。在讨论中,大家提出了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有意义的命题,例如:关于引进技术的社会环境、技术的民族性和民族化问题等。有的同志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讨论了五十年代后<br/>
    作者: 一鸣        
    卷期: 1985
    页码: 54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