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512
本期话题
专题:“阿波罗计划”的多维透视

编者按:

阿波罗计划(1961-1972)是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巨型工程之一,也是冷战时期美苏太空竞赛的巅峰体现。作为人类首次离开地球并登陆另一天体的壮举,该工程不仅重塑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更深刻影响了全球科技、政治与社会的发展轨迹。然而,这一耗资巨大、技术超前的宏伟工程,却在登月成功仅仅三年后戛然而止,其兴衰历程至今仍值得深入探讨。本专题辑录4篇论文,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和挖掘阿波罗计划的历史遗产和当代价值。张宏程等人的论文“文化冲击与认知革命:登月时代的社会意识转型”从跨学科视角阐述了阿波罗计划这一重大科技工程对社会意识、文化及教育的深远影响;马得林等人的论文“阿波罗计划的技术范式及其影响分析”探析了该计划“集中力量突破技术边界、激发公众太空热情、拓展认知边疆”的精神内核;张恒力等人的论文“技术突破与管理创新:阿波罗计划科技遗产三维透视”概括了该计划在技术、管理、科技文化领域形成的丰富遗产;张云龙、宋知寰的“阿波罗计划的兴衰及其当代意义——基于工程政治学的考察”,从工程政治学的视角考察了阿波罗计划作为“政治仪式”的发展始末,揭示了工程与政治之间结构性张力。

(专题策划:张云龙)


本期目录
  • “物体”概念的结构化:从实体本位观到拓扑本位观

    摘 要:什么是“物体”?这是一个相当基础却又长期未能得以明确界定的哲学和科学概念。基于常识直观的传统物体观以“实体”为本位,把某种独立自存的实在单元视为决定物体之为物体的核心要素。然而现代物理学却揭示出微观物体迥异于常识所理解的结构特征,计算机模拟则表明物体的信息结构可与其载体相分离,认知科学研究更发现知觉系统需要通过结构不变性来识别物体。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成果均愈益趋向于将在连续变换下仍保持不变的深层结构视为物体的决定性特征,从中可提炼出一种以“拓扑不变性”为本位的新物体观,能够为形而上学中的基质论与捆束论以及科学哲学中的常识实在论与科学实在论等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物体 实体 结构 拓扑不变性


    作者: 蔡海锋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2期
    页码: 52-60
  • 中国铁路史研究现状、热点与拓展 ——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摘  要:中国铁路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缩影长期以来受到学界关注。Cite Space软件具有量化评估和可视化呈现的分析优势,能够系统梳理中国铁路史研究的整体样态,动态揭示中国铁路史研究热点主题的演变脉络,从而为中国铁路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提供有益参考。1998-2023年,中国铁路史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研究热点汇聚于以保路运动为代表的铁路利权史研究、重要人物与铁路关系史研究、近代铁路外债史研究以及铁路与社会经济变迁研究四个方面。中国铁路史研究先后经历了三次转向,进一步深化研究需要充分挖掘学术热点,加强中国铁路史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拓展研究时域与视域,以丰富中国铁路史研究;加强交流合作,开展交叉学科研究。


    关键词:铁路 中国铁路史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Cite Space


    作者: 王浪   田永秀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2期
    页码: 61-71
  • 从隔阂到冲突:希腊-阿拉伯翻译运动的伍麦叶起源

    摘  要:希腊-阿拉伯翻译运动的起源研究往往专注阿拔斯王朝(751-1258),忽视了此前时期的相关社会历史。如果宗教间的辩论被认为是开启翻译运动的重要动机,那么对于希腊-阿拉伯翻译运动而言,相应的辩论动机恰恰形成于伍麦叶时期(661-750)。在阿拉伯统治早期的地中海东岸,基督徒与希腊学术典籍以及阿拉伯人之间还存在多方面的隔阂,这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相应智识交往的发生。正是7世纪末阿拉伯内战的告终以及哈里发马立克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才造成基督徒与穆斯林间的正面冲突,加剧了两者间的对立,并最终引发宗教论辩。由此基督徒精研希腊哲学论证,学习阿拉伯语,为希腊-阿拉伯翻译运动作了重要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希腊-阿拉伯翻译运动 伍麦叶时期 哈里发马立克 宗教辩论


    作者: 韩慧云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2期
    页码: 72-82
  • 日本“神冈探测实验”的历史经验及其科学文化反思

    摘 要:“神冈实验”(カミオカンデ実験,Kamioka NDE)是日本“诺奖井喷”现象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的微观剖析,可以识别出其中的核心行动者为依托国际学术参与、“产、学、研”合作所构筑的多元合作网络。而在对该网络的建构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以责任意识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精神、对于基础科学的纯粹追求等科学文化要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粘合剂”效应。本文扩展了关于科学文化要素在高水平科技创新行动者网络中作用机制的认知,或为我国培育有益于科技创新的科学文化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日本神冈探测实验 原始创新 科学文化 行动者网络


    作者: 曹琪   邢云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2期
    页码: 83-93
  • 家长主义视域下的人工智能伦理工具问题探析

    摘 要: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各界从制定一系列的人工智能原则开始转向开发各种人工智能伦理工具。人工智能伦理工具可用于识别、处理、消除或缓解人工智能面临的伦理风险,应用于金融和医疗等多个领域,逐渐成为判断和评估人工智能是否符合伦理的标准,影响或代替人类决策。然而,从家长主义的视角来看,人工智能伦理工具正逐渐呈现出家长主义的现象,并与医疗家长主义相似,可能会影响用户的自主性,引发信任危机。由此,本文借鉴医疗家长主义的改进方式,提出遵循尊重的原则,促进和尊重用户的自主性,构建共享决策制定的模型等建议,以促进人工智能伦理工具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 伦理工具 家长主义 医疗家长主义


    作者: 孙晓宇   夏保华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2期
    页码: 93-101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