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511
本期话题
专题:19世纪英国科学与工程的建制化

编者按:

         近代以来的英国,不但是第一次科学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与其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中的一些社会因素密不可分,特别是19世纪英国在科技体制、社团发育、工程师培养模式等建制化方面的探索。本期刊发三篇相关论文。第一篇“英国科学的衰落:19世纪英国科技体制的危机与改革”,反映了英国科学界居安思危、不断反思和改革的群体意识与行动;第二篇:“19世纪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的成立及其早期活动”,研究了英国一个重要的科技社团——电气工程师学会的发育过程,也涉及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一代工程师的培养模式;第三篇“从‘干中学’到‘学后干’——简析斯蒂芬森父子两代铁路工程师的成长经历”,研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铁路工程师成长经历,揭示了从自然生长模式到社会有意识培养模式的转化。

                                                                                                                                                                           (专题策划:王大明)


本期目录
  • 人工智能视域下学校科学教育改革的哲学审思

    摘 要:学校科学教育是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关键渠道,持续推动学校科学教育改革创新是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哲学思维审视智能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是系统性认识和落实科学教育改革理念、原则、要求的重要基础。价值论层面,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具有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科学教育知识生产、提高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三重价值。矛盾论揭示了技术融入在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模拟实验与真实实验之间产生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成为科学教育改革创新的根本动力。知识论则要求从知识生产、传播、验证等方面整体性把握和构建人工智能视域下科学教育知识体系框架。


    关键词:人工智能 科学素养观 价值论 矛盾论 知识论


    作者: 杨大洲   和继军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1期
    页码: 100-107
  •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内在机理、风险样态与规制路径

    摘 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演进正重塑社会治理底层逻辑与运行范式。生成式AI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重构社会认知体系、智能生成革新社会决策模式、人机交互协同建构新型社会治理关系、自我学习迭代驱动社会治理能力升级。技术嵌入同时也引发数据安全、技术失控、制度适配、伦理失范等风险样态。为此,需完善技术基座保障数据安全,健全伦理规范确保技术向善,明确权责边界构建动态监管体系,建立协同机制促进公众参与,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社会治理 伦理风险 规制路径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1期
    页码: 108-115
  • 广中平佑:代数几何巨擘、科学教育大师

    摘    要:广中平佑是当代日本著名代数几何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在数学理论方面,他完成了n维情形下的奇点解消研究,高屋建瓴式地推动了代数几何体系的建构;在数学教育方面,他秉持思考为核心,鼓励问题提出,著书立说式地开启了数学创造之门;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创立基金支持并开展研讨班,高瞻远瞩式地促进了日本数学教育同国际接轨。


    关键词:广中平佑 数学教育 代数几何 创造 儿童教育


    卷期: 2025年第47卷第11期
    页码: 116-124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