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49
本期话题
专题:现代技术的哲学反思

编者按:

       技术是形塑当代社会的最主要力量!它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凸显于文化、政治、艺术、生活等诸多领域。相比起1920年代即已发展基本成熟的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制化相对较晚。哲学与技术学会(Society for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简称SPT)于1976年成立,首任主席是米切姆(Carl Mitcham),他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界的老朋友。SPT每两年召开一次技术哲学专题的国际会议,还出版学术期刊《哲学与技术研究》(Techné: Research in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国内的技术哲学研究势头迅猛、方兴未艾。本期专题收集了4篇技术哲学论文,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准。陈敏的“马克思技术思想的转向:从本质主义到经验研究”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发现马克思的技术思想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转向,从而突出其当代意义。谢弘毅、夏保华的“论恩斯特·卡普在技术哲学谱系中的再定位”扭转了通常把卡普作为“工程的技术哲学”谱系首要代表人物的看法,强调了卡普的人文技术哲学侧面。章文、田海平的“论杜威技术进步观及其认识演进”,梳理了从杜威的“观念就是技艺和技艺作品”,到维索戈洛德提出“人造物”观念的存在逻辑以及西克曼的“认知是一种技术人工物”,反思了“人类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信赖技术?”这一永恒问题。陶宇杰的“对立于单一文化的个体化技术:一种西蒙东式科技批判视角”研究了法国技术哲学家西蒙东的思想,主张通过作为文化与科技的共同中介的人,来解开单一文化与科技之间的病态结扣。希望本期的技术哲学专题,可以让更多学界同仁深入思考当代技术的哲学问题。

                                                                                                                                (专题策划:王巍)


本期目录
  • 意识的代具及其悖论的解读 ——斯蒂格勒代具理论的现实透视

    摘 要:法国著名哲学家斯蒂格勒从现象学角度指出,技术是人的代具,是人非有机的体外器官。因人意识持留的有限性,意识也需要代具,但正是对人的意识持留具有重要意义的代具,反过来阻碍了意识的发展,关于意识代具的悖论由此显现。悖论来源于,人作为缺失的存在,需要不断更新、填补缺失,但填补缺失的过程中代具会带来新的缺失。代具本身药性与毒性的双重结构是悖论的本质成因,也暗含了化解悖论的可能性依据。最后,本文沿着斯蒂格勒的进路,尝试从一般器官学的视角提出解决悖论的方法。


    关键词:斯蒂格勒 代具 第三持存 一般器官学


    作者: 边宇桐   邱慧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9期
    页码: 41-48
  • 哈金实验实在论的思想意义 ——以“稳定性”为中心

    摘 要:哈金曾将自己的主要哲学主题分为:推理风格、制造人群和数学哲学。近期关于哈金的研究认为,他有关实验实在论的论述相对独立于这些主题。通过考察哈金20世纪80至90年代的诸多论述,本文认为: 在实验实在论中发展的“稳定性”概念促使他从本体论角度思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差异。这一进路辐射到哈金的统计思想史中,并成为他建构“循环效应”的思想基础。因此,通过分析“稳定性”在哈金语境中的发展过程和复杂含义,本文将建立一条贯穿实验实在论和哈金其他研究主题的融贯线索。


    关键词:哈金 实验实在论 统计思想史 稳定性 循环效应


    作者: 金凌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9期
    页码: 49-55
  • 有知识的无知:大模型的道德归责

    摘 要:自OpenAI发布聊天机器人ChatGPT以来,有望成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大模型广泛进入大众生活,在社会各界引起持续高走的声量。就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和文本生成能力而言,大模型不仅“拥有”千亿级训练数据集,还能流畅地生成各类文本任务,表现为无所不知知无不言的“有知识”;就大模型的能力本质而言,又会遭受体现在信念和确证能力缺乏的形而上学困境,即大模型不具备形成知识的基本条件,因此“无知”。回到亚里士多德有关无知与道德归责的理论,在无知定义的标准观点和新观点下,文章分析了大模型多种无知状态的道德归责分类:先天性无知与经验性无知中的一般性无知不该负有道德责任,而经验性无知中的非鲁棒性无知应该负有责任。


    关键词:大型语言模型 道德归责 无知 人工智能伦理 深度学习


    作者: 王炜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9期
    页码: 56-64
  • 泰奥弗拉斯特对植物类别的划分及其原则

    摘 要:类别划分是泰奥弗拉斯特植物研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他依据多种原则对地中海植物进行大致分类,综合且直观地体现了植物在整体形态、植物部分特性、生长环境、动态发育、实际用途等方面的特征;进而更为集中地讨论各类植物的共性和差别,有效促进了对植物本性的探究。这种多原则综合使用的分类方法成为前林奈时期西方植物分类的经典模式之一,而泰奥弗拉斯特本人并未尝试构建单一原则指导的层级式植物分类体系。


    关键词:泰奥弗拉斯特 植物类别 分类原则 地中海植物群落


    作者: 杨舒娅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9期
    页码: 65-72
  • 钱临照《墨经》研究的科学史价值

    摘 要:《墨经》是先秦墨家蕴含着丰富科学知识的重要典籍,钱临照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立足于现代物理学,在前贤研究基础上,创作了《释墨经中之光学力学诸条》等《墨经》研究的重要论著,深刻揭示了《墨经》的物理学意义,被学界视为“《墨经》研究的里程碑”。


    关键词:《墨经》研究 科技史价值 HPS教育 科学精神


    作者: 童恒萍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9期
    页码: 73-79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