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45
本期话题
专题:工程非完美性反思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工程哲学作为彰显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的学术领域,一直通过工程界与哲学界的联盟与对话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开展对问题的研究。2023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创新暨‘工程非完美性’研究”论坛,在与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哲学学者以及相关人员的对话中,工程非完美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一个工程哲学命题得到热烈讨论。“非完美性”在工程领域中是关乎工程共同体价值认同和自我确证的重要命题,从“非完美性”问题的提出及其哲学反思,从现实语境中的非完美性讨论到发展语境中非完美性的思考,以至在生存论、认识论和伦理观层面对非完美性的讨论。本专题刊发的4篇文章,从对工程实践“非完美性”哲学基础的讨论发轫,深入到对工程“非完美性”的哲学审视,然后在关于工程实践“非完美性”的反思中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并积极回应信息科技的最新发展,在实践理性的视域下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非完美性”进行了探析。可以肯定,对于一个新提出的工程哲学范畴,上述关于“工程非完美性”的讨论还存在很多盲区和需要不断深入的地方。我们期望,这次讨论能够像投到幽静湖面上一颗石子,激发工程哲学领域问题导向的理论创新不断涌现,并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实践创新。

                                                                                                                         (专题策划:梁军)


本期目录
  • 神经科学启示下的共情与道德

    摘 要:在共情的跨学科研究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对共情的道德作用的讨论受到了来自于神经科学的诸多启发。首先,神经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情绪要素和认知要素是如何通过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交叉的神经网络,在我们的大脑中产生出对他人的共情反应。进而,神经科学对同时具有道德缺陷和共情缺陷的心理变态者的研究表明,一种动态的、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的共情能力对正常的道德能力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构成了对以共情为基础的情感主义立场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共情 道德能力 神经科学 心理变态


    作者: 蔡蓁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5期
    页码: 41-48
  • 认知视域下生物学语境隐喻剖释 ——以《中国动物志》为例

    摘 要: 传统隐喻视角下,隐喻被长期束缚在修辞之茧中,而认知隐喻学为其打上了认知属性的标签。生物学语境隶属于宏观的科学语境,充溢着丰富的隐喻,且有其特定的运作机制。文章依托《中国动物志》,在认知视域下探究了隐喻的动因、催生机制、解码等方面。基于隐喻的旧词新意手段化解了生物学领域无限性与人类语言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隐喻的真理性消除了跨域映射固有的语义冲突。体验现实主义将直接体验到的基本层次概念和意象图式内化于概念系统中,继而构筑更为复杂抽象的概念,籍此催生了隐喻。对于隐喻的解码需要相关联的常识系统和有效的凸显和隐藏,但同时需要留意跨域映射招致的信息减损和双重意象等滞碍。


    关键词:生物学语境 隐喻 体验现实主义 隐喻解码 常识系统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5期
    页码: 49-56
  • 机制的生成阐释与干预主义阐释之争

    摘 要:新机制运动试图通过恰当性分析给出一个具有统一内涵的“机制”概念。“机制”概念解释的两条进路诉诸于因果关系本质的哲学理论和科学解释来探讨机制。第一条进路是格列男关于机制的生成阐释,第二条进路是MDC关于机制的干预主义阐释。机制的生成阐释不能识别否定性因果关系,机制的干预主义阐释将因果性界定为因果相关性。因果性问题的还原论无助于阐释机制的本质。从自然必然性角度考察,“机制”概念能承担起某种诉诸实体的形而上学意蕴,因而机制能解释现象,机制的生成阐释与干预主义阐释具有互补性和融贯性。


    关键词:机制 生成 因果相关性 干预 因果单称论


    作者: 刘甲玉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5期
    页码: 57-64
  • 英国皇家学会传播科学期刊的地理和政治(1760-1930年)

    摘 要: 18世纪末和19世纪,英国皇家学会在国际上传播它的科学期刊的主要方式是向学术机构赠刊。本文将首先考察把《哲学汇刊》和《皇家学会学报》作为礼物进行交换的实践起源。在19世纪越来越多的机构被列入受赠名单。这一增长反映了英国皇家学会对科学和学术界的看法在地理上不断扩张,从英国和西欧到大英帝国以及其他地方,这也揭示出各种各样的组织,不仅仅是大学图书馆,在历史上已经被看作是读者获取科学期刊的合理路径。本文最后将根据现存的档案材料考察英国皇家学会评估其他机构的学术声誉的隐性评价标准。其结果是得到一个从伦敦视角来看的19世纪全球学术机构格局的新图景。


    关键词:科学期刊 英国皇家学会 科学机构 科学传播 跨国史


    作者: 艾琳·法伊夫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5期
    页码: 65-79
  • “有机合成工业复合体”与毒气战的兴起 ——以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为中心的考察

    摘 要:19世纪后半叶德国化学工业迅猛发展,大学、学会和公司等组成“有机合成工业复合体”,李比希、霍夫曼、费舍尔、哈伯等化学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机合成工业复合体为德国在一战中使用毒气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哈伯对德国人和军人的身份认同,并未受到其犹太血统的影响,他认为发动毒气战可使一战尽早结束。然而,英、法、美等国也迅速研制和使用毒气,毒气战成为一战中极其残酷而恐怖的一幕。一战又被称为“化学家的战争”,毒气战使哈伯等化学家应负的社会和伦理责任更加突显,值得深入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有机合成工业复合体 一战 弗里茨·哈伯 毒气战


    作者: 孙思清   柯遵科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5期
    页码: 80-90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