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45
本期话题
专题:工程非完美性反思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工程哲学作为彰显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的学术领域,一直通过工程界与哲学界的联盟与对话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开展对问题的研究。2023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工程实践与工程理论创新暨‘工程非完美性’研究”论坛,在与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哲学学者以及相关人员的对话中,工程非完美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一个工程哲学命题得到热烈讨论。“非完美性”在工程领域中是关乎工程共同体价值认同和自我确证的重要命题,从“非完美性”问题的提出及其哲学反思,从现实语境中的非完美性讨论到发展语境中非完美性的思考,以至在生存论、认识论和伦理观层面对非完美性的讨论。本专题刊发的4篇文章,从对工程实践“非完美性”哲学基础的讨论发轫,深入到对工程“非完美性”的哲学审视,然后在关于工程实践“非完美性”的反思中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并积极回应信息科技的最新发展,在实践理性的视域下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非完美性”进行了探析。可以肯定,对于一个新提出的工程哲学范畴,上述关于“工程非完美性”的讨论还存在很多盲区和需要不断深入的地方。我们期望,这次讨论能够像投到幽静湖面上一颗石子,激发工程哲学领域问题导向的理论创新不断涌现,并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实践创新。

                                                                                                                         (专题策划:梁军)


本期目录
  • 论工程实践“非完美性”的哲学基础
    <p>摘 要:工程活动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既有本体论维度也有认识论维度。工程实践的“非完美性”是关于工程认识论的核心命题之一。“非完美性”贯穿了工程活动的全生命周期,对此功利层面的诘问不但无法解决“非完美性”客观存在的现象,还会对工程共同体带来群体性精神内耗和主体性社会否定问题。为此,从工程哲学的角度探讨工程实践“非完美性”的理论基础,在非完美性概念的一般性基础之上,分析工程实践中“非完美性”的具体表现,确认、接纳并立足“非完美性”,进一步丰富工程哲学的概念范畴,是以中国风格的工程哲学创新推进当代中国工程实践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p><p><br/></p><p>关键词:工程哲学 工程实践 非完美性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p><p><br/></p>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5期
    页码: 1-8
  • 工程非完美性的哲学审视
    <p>摘 要:作为有局限性的人的生存方式,工程难免其存在论意义上的不足;而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决定了工程中难以避免的陷阱与故障。工程非完美性这一反思性概念的出场,既有助于人类通过工程反思自我,还有助于人们以“间性”思维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朝向“工程非完美性”事实本身,为人们理解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建造符合公众利益的工程。</p><p><br/></p><p>关键词:工程 非完美性 生存论 认识论 伦理观</p><p><br/></p>
    作者: 张云龙   史亚楠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6期
    页码: 9-17
  • “非完美性”反思及工程实践非完美现象的分析
    <p>摘 要:在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工程现代化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工程活动的“非完美性”现象贯穿了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这样的反差与张力,亟待哲学理论的解释与消弭。由此,从对完美的概念性批判发轫,全面论述了七种“非完美”现象,同时基于工程的哲学反思,从四个方面对工程实践的“非完美性”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指出:完美是相对的,非完美是绝对的;非完美性的实践本质就是践行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倡扎根于不完美的现实,不完美探索并遵循不完备的规律,追求可实现的局限美,事实上的整体最美。基于此,对中国工程实践中的非完美现象进行了相关分析。</p><p><br/></p><p>关键词:完美主义与非完美性 工程实践的非完美性 工程哲学</p><p><br/></p>
    作者: 伍军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5期
    页码: 18-24
  • 实践理性视域下的人工智能非完美性探析
    <p>摘 要:实践理性是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应如何”和人“应当怎样做”问题的反思和回答,是人类观念地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理性形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工程作为人类实践的新场域,在不断推进人类机体能力延伸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导致了人与世界关系的巨大张力。对这种张力的确证与解释必然溯源到实践理性层面,形成了实践理性视域下人工智能非完美性的语境与反思。人工智能工程实践的非完美性是客观存在现象,但也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动力。在实践理性视域下接纳并理解人工智能的非完美性,引导人工智能成为合乎人的理想及人的合理需要的存在,是一场从此岸到彼岸的永远在路上的泅渡。</p><p><br/></p><p>关键词:工程哲学 实践理性 人工智能 非完美性</p><p><br/></p>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5期
    页码: 25-33
  • 作为预测错误最小化的空间知觉
    <p>摘 要:空间知觉的视角性特征和恒常性特征是知觉哲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学者们尝试以各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最近,知觉哲学兴起了一种新的理论,即预测错误最小化理论,我们尝试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空间知觉的视角性特征和恒常性特征。从预测误差的角度来看,空间知觉的视角性特征是大脑内在模型的较低层级的预测处理快速变化的、基本的感官输入的结果;空间知觉的恒常性特征是大脑内在模型的较高层级的预测处理视角性输入的结果。</p><p><br/></p><p>关键词:预测 感官输入 预测错误 视角性特征 恒常性特征</p><p><br/></p>
    作者: 孙玉婷        
    卷期: 2024年第46卷5期
    页码: 34-40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