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111
本期话题
2021年第11期 专题:社会认知前沿

       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人如何处理和运用有关他人信息的认知过程,简单地说,研究人如何思考人。20 世纪 70 年代,归与理论在社会认知中异军突起。归与理论认为,普通人就像朴素的心理学家一样建构社会实在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80 年代,归与理论发展成心灵理论,与心灵哲学中的他心问题勾连起来,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理论论与模拟论之争。最近十来年,社会认知究出现了新变化,基本社会认知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相应地,人的感知、性格特征与刻板印象、知识归与等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直接感知理论、双系统理论、联结理论、关注心灵假设(mindminding hypothesis)等成为新的理论热点。本专题旨在反映社会认知研究的新变化,它由 4 篇论文组成。劳拉·佩雷斯·列昂的《社会认知的两个问题与来自视觉艺术的反思》从视角艺术的角度探讨了“是什么构成了将某人感知为一个人而不是别的东西的基础?”以及“是什么构成了以不同方式感知一个人的基础?”两个问题。王华平的《社会认知的知识优先进路》论证了,知识归与比信念归与更为基本。陈巍的《如何理解直接社会感知中的“直接”要义?》指出,应该从他心的构成观来理解“直接”一词的内涵。于小涵的《读心的双系统理论》对读心的双系统理论进行了系统评介。

                                                                                                                                  (专题策划:王华平)  


本期目录
  • 海森堡量子力学的革命性探析
    <p>摘要:量子力学一般被看作是20世纪主要的物理学革命之一。然而,&quot;量子力学&quot;一词既可指称这场革命所产生的科学理论,也可以指发现这一理论的科学活动过程,又可以指这一理论所带来的宇宙观;而&quot;科学革命&quot;是什么以及是否存在也有理论争议。因此,关于量子力学的产生是否是科学革命,就有看似相悖的回答。面对这种情况,分析量子力学的革命性所在,是回答这一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海森堡量子力学在物理学、方法论、数学和宇宙论四个层面进行历史分析可以发现,量子力学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物理上和宇宙论上,其使用的数学和方法则与之前的科学理论有密切联系。而劳丹提出的科学发展的网状模型有助于理解这一结论。</p><p>关键词:海森堡;量子力学;科学革命;劳丹</p><p><br/></p>
    作者: 乔宇        
    卷期: 2021年第43卷第11期
    页码: 46-53
  • 论资本意志对信息技术意向性的渗透
    <p>摘要: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造成人的单向度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大了资本的影响力,使人们在数据构建的虚拟世界中个体存在被收缩,增强了资本对个体控制的能力;资本通过构建特定场域局限消费者的可视空间,消除人的主体价值,使人成为一种具有商品化特征的存在。由此促生了一种新形态的数字鸿沟,使人们在资本通过技术的影响下延续其阶层所在的惯习。破除资本对个体的控制应该从三维层面着手:在微观层面,引导主体批判性对信息茧房的突破;在中观层面,警惕后工业时代新形态的文化再生产;在宏观层面,正视对资本力量制约的必要性并构建相应的制约管理体系。</p><p>关键词:资本意志;技术意向性;信息技术;文化再生产</p><p><br/></p>
    作者: 付晶   李海峰      
    卷期: 2021年第43卷第11期
    页码: 54-61
  • 明清以来关中卤泊滩土盐生产与陕南地甲病防治
    <p>摘要:陕南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地甲病高发区域之一,明清以来随着山地开发,病势更趋严重。至少从明代开始,陕西民众已认识到关中卤泊滩所产锅巴盐对于防治地甲病疗效显著,其原因是锅巴盐中含有丰富的碘和其他微量元素。不过,历代政府一再维护官盐系统而打击其视为&quot;私盐&quot;的卤泊滩土盐,官盐制度也固化了陕南民众的用盐惯习,加之陕南地区风气未开、近代以来各级政府卫生知识宣传的不力,锅巴盐在陕南地甲病区的行销长期面临着阻碍而不能充分发挥功用,陕南地区地甲病势长期未得有效控制。</p><p>关键词:明清以来;关中;卤泊滩土盐;地甲病;盐业制度</p><p><br/></p>
    作者: 程森        
    卷期: 2021年第43卷第11期
    页码: 62-71
  • 以意逆志与选择性失明——《天工开物》中人文内容的阐释和英译研究
    <p>摘要:《天工开物》延续了宋应星政论文《野议》阐发的社会改良思想:政治上主张革新科举八股,节省皇家开支和减少赋税;经济上提倡恢复农业生产和发展商业增加税收。分别由我国台湾和大陆推出的《天工开物》李乔苹英译本和王义静、王海燕和刘迎春英译本的序跋、目录等副文本对这些人文主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释,但翻译删减了相关内容或淡化了文字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译者着重于凸显宋应星的自然科学家身份和打造《天工开物》与西方科技经典相媲美的地位。</p><p>关键词:科技典籍;《天工开物》;人文内容;副文本;英译策略</p><p><br/></p>
    卷期: 2021年第43卷第11期
    页码: 72-78
  • 外文文献中“传染病史”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基于Pubmed数据库“传染病”历史主题文献的VOSviewer共现分析
    <p>摘要:本文对Pubmed数据库中&quot;传染病史&quot;主题的外文文献进行主题词检索,将检出文献通过VOSviewer可视化软件进行主题词共现分析,以分析&quot;传染病史&quot;外文文献的研究热点。并将2000-2019年的研究热点与2000年前以及1980年前的研究热点作对比,揭示宏观传染病史学文献研究的发展。研究发现,&quot;传染病&quot;主题的外文史学研究在近20年研究内容、视角较之前广泛,并出现了新热点:对中国18世纪之前传染病发展史的研究开始受到青睐;军队或战争造成的传染病流行在近20年受到关注;20世纪对传染病控制上的医药科技进展也成为焦点。</p><p>关键词:传染病;历史发展;研究热点;主题词;共现分析</p><p><br/></p>
    作者: 管同        
    卷期: 2021年第43卷第11期
    页码: 79-85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