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36
本期目录
  • 数据革命:从数到大数据的历史考察
    考察了数到大数据的历史演变进程,提出数据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数的产生、科学数据的形成和大数据的诞生。数据的演变历程不仅显示出在其内涵和形式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引发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管理的方法变革。指出,数据具有先天的精确性和实用性特征;计算方法与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大数据的诞生;数据的发展引致两次革命,即始于数据与自然哲学融合的第一次数据革命,展示了数据的基础性和依据性特征;第二次数据革命以大数据为标志,使万物皆数的理念成为现实。另外,数据使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发生了变革,其资源性的特征正在逐渐显露出来。
    作者二:胡新和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 刘红        
    卷期: 2013
    页码: 33-39+125-126
  • 郭嵩焘三观英法天文台及其感知
    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中坚,也是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外交官,他以极大热情关注当时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并认真思考科学技术除器物之外的社会文化功能。然而,目前学界鲜有从科技视角对郭嵩焘与西学思想或从文化视角对他的科技兴趣和认知的专门系统的探讨。作者以郭嵩焘游访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牛津大学天文台和法国巴黎天文台所记日记为案例和线索,将其所闻所感置于西方工业革命、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大背景下,在首次深入考证郭氏笔下天文仪器的基础上,对其科学游访活动及感知予以蠡测。
    作者二:杨小明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 庞雪晨        
    卷期: 2013
    页码: 40-44+126
  • 《原理》“总释”内外的牛顿信仰
    牛顿写作"总释"经历了反复的删减。牛顿未发表的手稿表明,"总释"中的一些思想在大学时即已萌发。"总释"的公开出版是牛顿的思想、自身的性格和外界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牛顿一生的信仰轨迹,也暗合了"总释"形成的历程,在独自研究和各宗派的影响下最终融合成一种综合的观点。
    作者: 周晟        
    卷期: 2013
    页码: 45-51+126
  • 《守圉全书》与明末西方传华铳台技术
    《守圉全书》是明末一部非常重要,但流传不广的火器技术专著,其中节录了大量已经亡佚的关于火器技术的论述,并全面地介绍了西方铳台技术的内容和明末军事技术家对中外铳台技术的比较和认识。西方铳台胜出中国传统铳台的最核心要点即其为三角形制,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四角形马面敌台,减少了射击死角和受攻击的面数,并加强了互为犄角式的增援。《守圉全书》对西方铳台技术的描述,也体现在徐光启、孙元化等人的论述中,说明其在明末士大夫群体中得到了认可和重视,但是最终并没能够推广开来,以配合红夷大炮的作战,只在韩霖的家乡小城堡中得到了验证,这是非常遗憾的。
    作者二:高策  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
    作者: 冯震宇        
    卷期: 2013
    页码: 52-58+126
  • 中国手工艺走向复兴?
    工业化的种种后果,特别是环境污染,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从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经验看,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复兴手工艺,使之成为影响民众的生活方式。目前,有迹象表明,中国开始悄然走向手工艺的复兴,这对减低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有重要意义,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时代潮流。手工艺研究者应该抓住这一难得机会,积极应对,使中国走出有自身特色的手工艺复兴之路。
    作者: 李晓岑        
    卷期: 2013
    页码: 59-65+12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