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26
本期目录
  • 传统观念对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潜在影响
    西方科学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潜在制约,表现为"经世致用"对科学精神的过滤、"格物致知"助推"唯科学主义"的产生、"直观体验"导致"伪科学"的浮现和"科举制"对科学教育应试化的影响。理解和反思传统观念对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潜在影响,是保证现代科学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br/>作者二:王前&nbsp;&nbsp;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br>
    作者: 王娜        
    卷期: 2012
    页码: 27-30+125-126
  • 朱熹与科学
    朱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儒,其理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儒学的发展对朱熹的科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反之,朱熹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研究,也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朱熹对科学的研究显现出与西方科学研究不同的特点。<br/>
    作者: 陈玲        
    卷期: 2012
    页码: 31-34+126
  • 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对科学家评价的变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科学文化重新兴起,体现为一系列科学文化事件,科学家评价的变革是其中重要内容。八十年代对科学家的评价打破了习用的理论模式,转变到从科学家的成就和思想本身来分析并得出结论。科学家评价的变革给予了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和思想进步以科学文化的引导,对于此后中国科学文化的演进也有奠基性的意义。<br/>作者二:杨惠敏&nbsp;&nbsp;内蒙古农业大学<br>
    作者: 李彤宇        
    卷期: 2012
    页码: 35-38+126
  • “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哲学批判
    "科学的文化研究"是西方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研究和激进生态主义等多维视角出发,以认识论的建构主义和方法论的相对主义批判传统科学哲学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要素。通过对"科学的文化研究"的哲学批判,可以发现,虽然它对传统科学哲学的批判走向了极端,但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文化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思想借鉴。 <br/>
    作者: 孙红霞        
    卷期: 2012
    页码: 39-42+126
  • 具身人工智能与现象学
    具身AI(embodiedAI)(又称行为主义AI)的很多灵感源自现象学对经典AI的批判。现象学关于人类智能的洞见——非表征性、具身性、在世界中的存在,都转化为了具身AI的设计原则。具身AI的发展和成熟,不仅是对现象学哲学的实证,也是对现象学实践的重大发展。蒙在现象学脸上的神秘面纱,通过具身AI的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揭示。因此,具身AI是一种不寻常的现象学实践。尽管当前的具身AI,还不能完全体现现象学对人的理解并克服经典AI的难题,但不容质疑的是:具身AI进路使人类向着真正理解和模拟自然智能的目标更进了一步。<br/>
    作者: 徐献军        
    卷期: 2012
    页码: 43-47+12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