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061
本期目录
  • 论科学审美的功能
    在科学活动中,科学审美具有巨大的心理功能、文化功能、认识论和方法论功能。科学审美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索的强大动机和动力,科学审美赋予科学以某种文化品位和价值、人性因素和人情味,科学审美是科学发明或科学发现的突破口,科学审美是科学理论评价或科学理论辩护的试金石。<br/>
    作者: 李醒民        
    卷期: 2006
    页码: 8-15+110
  • 从心理学文化转向到心理学文化品性探寻
    现代心理学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心理学文化转向似乎成为它何去何从的有力注解。但是,奠基于现代主义思维模式基础上的心理学文化转向因其自身难以跨越的局限,从根本上把人与文化割裂开来,还不是拯救心理学的一剂良方。心理学文化品性探寻则从心理学内在深层机理和根本上回答心理学为什么要想文化转向以及心理学到底是什么。这既是对心理学文化转向的根本的超越,也是对心理学学科性质独特的探索和追问、实现对人类心灵幸福这一永恒主题的解读。<br/>
    作者: 孟维杰        
    卷期: 2006
    页码: 16-21+110
  • P.A.希伦和诠释学的科学哲学
    希伦是当代诠释学的科学哲学的先驱者之一。本文介绍了他的生平,他的两部主要著作《量子力学和客观性:海森伯的物理哲学》和《空间知觉和科学哲学》,以及他关于诠释学与现象论的科学哲学的一系列论述:(1)从生活世界、存在出发,超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主张视域实在论。(2)强调生活世界中意向性的主客观统一,主张视角主义认识论。(3)主张诠释学的方法论、诠释学循环(或螺旋形的上升)。(4)主张海德格尔的去蔽的真理观。(5)强调意义与价值,强调比喻的作用,主张科学哲学要研究科学发现、科学伦理等课题。<br/>
    作者: 范岱年        
    卷期: 2006
    页码: 22-28+110
  • 行动性、因果与意图
    如何描述行动性(agency)是行动哲学的中心课题,寻找行动性的哲学分析与逻辑表达是许多研究者的重要任务。本文概括了有关行动性的主要理论,特别讨论它与因果性的关系,以及相应的逻辑表达形式。在此基础上,我们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为此,一个改进的尝试方案被提出:它以Searle的行动中的意图为哲学基础,以动态逻辑为主要逻辑表达手段。此外,本文还比较了我们的方案与其它行动性理论的异同,同时指出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方向。<br/>
    作者: 费定舟        
    卷期: 2006
    页码: 35-41+110
  • 贝塔朗菲与维也纳学派
    在学术生涯初期,贝塔朗菲在思想上受到维也纳学派、尤其是卡尔纳普的“构造系统”理论的重要影响。但由于贝塔朗菲和维也纳学派以不同的学科背景为理论参照,特别是前者对后者所倡导的逻辑实证主义所具有的局限性的亲身体验,所以,他们在生命观、认识论和价值观上出现了根本性的理论分歧,并最终导致了两者在学术道路上分道扬镳。 <br/>
    作者: 崔凡        
    卷期: 2006
    页码: 42-46+41+111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