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孟建伟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从科学哲学到科学社会学
    本文对从科学哲学到科学社会学这一元科学研究发展趋向作了评析。认为:传统的科学哲学的定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难以将社会历史的观点贯彻到底;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弥补科学哲学的局限性,而且也为整个元科学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科学社会学(特别是科学知识社会学)也有其自身的限度,并不能取代科学哲学对科学内容本身作深层的研究。 更多还原
    作者: 孟建伟      
    卷期: 1998
    页码:39-45
  • 科学史与人文史的融合——萨顿的科学史观及其超越
    本文对萨顿的科学史观做了批判性的探讨,认为萨顿的科学史观蕴含着关于科学史与人文史相融合的重要思想,然而,要真正实现科学史与人文史的融合,则须从根本上克服并超越狭隘的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观念。 更多还原
    作者: 孟建伟      
    卷期: 2004
    页码:57-63+111
  • 科学与人文主义——论西方人文主义的三种形式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关注“人”和“人的经验”,但对“人”和“人的经验”的不同理解,又构成不同形式的人文主义。探讨和研究西方人文主义的三种典型形式,即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现代人本主义的人文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人文主义,不仅有助于多角度地深刻理解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及其演变,而且也有助于多角度地深刻理解人文主义视野中的科学与人文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 孟建伟      
    卷期: 2005
    页码:27-33+110
  • 论科学人文主义
    科学人文主义可以界定为当代所有的关于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的观点的总称。这些观点大致可区分为三种类型:(1)“传统型”或“正统型”;(2)“激进型”或“反叛型”;(3)“中间型”或“折衷型”。这三种科学人文主义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科学与人文主义的融合,都有我们应当加以认真总结、借鉴和吸取的合理因素,但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与偏颇。对科学人文主义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科学与人文主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切实推进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作者: 孟建伟      
    卷期: 2006
    页码:9-15+31+110
  • 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科学
    苏格兰启蒙运动深受科学的影响,在社会文化中孕育出理性、宽容、实用和进步等重要的现代观念。而苏格兰启蒙运动反过来又为科学摆脱神学教条,推进科学理论的增殖和科学社会建制的成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科学的积极互动,为科学与社会文化的交融和对话提供了一个颇具启发的范例。
    作者二:郝苑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作者: 孟建伟      
    卷期: 2012
    页码:27-29+126
  • 科学文化哲学的中国路径
    科学文化哲学在中国大致有三条路径:一是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的路径;二是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的路径;三是从"科玄之战"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讨论的路径。从这三条路径入手,我们不仅能够探索和揭示科学文化哲学在中国的深厚传统和鲜活主题,而且还可以阐述和描绘科学文化哲学在中国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发展前景。
    作者: 孟建伟      
    卷期: 2012
    页码:15-19+125
  •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论辩及其超越

    摘 要:在中国古代究竟有无科学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无科学论,即强调中国古代不仅没有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而且甚至没有构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关键元素;另一种是有科学论,即强调中国古代不仅具有构成近代自然科学的关键元素,而且还具有某种超前性。要走出这场论辩的困境,关键是要建立一种关于什么是科学的新的分析框架。从将科学理解为“技术传统”和“哲学传统”二者有机结合的分析框架看,最客观公允的结论应当是,中国古代不仅有科学,而且在技术层面特别发达;正如欧洲古代不仅有科学,而且在哲学层面特别发达一样。


    关键词:无科学论 有科学论 新的分析框架


    作者: 孟建伟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9期
    页码:117-124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