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民族抗战时期,手榴弹作为一种适合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进行山地游击作战的武器,在战争之中大放异彩,而其在一线战斗中的大规模使用,离不开一整套手榴弹生产体系的支撑。华北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敌后游击战最主要的战场,也是手榴弹生产和运用极为普遍的区域。域内各根据地都建立起了常态化的手榴弹生产体系,其中以晋冀豫、晋察冀这两个根据地最具代表性。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着力推进手榴弹生产事业之际,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技术突破是颇具考察价值的问题,其既是中国共产党在
抗日战争时期克服重重困难展开军工建设的缩影,亦是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党人的战斗力、组织力、动员力和意志力的具象化呈现。
关键词:抗日战争 军事工业 手榴弹 晋冀豫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
摘 要:通过对沙俄(1547-1917)至苏联(1922-1991)时期军队装备的制式武器——莫辛·纳甘步枪的研制过程、型号演变、结构特点、弹药保障以及战场上的应用、退役后的影响等方面的系统介绍,展示了莫辛·纳甘步枪传奇的一生,并指出莫辛·纳甘步枪对步枪,尤其是狙击步枪发展的深刻影响和重要启示。莫辛成功研制出具备优异精准度和卓越可靠性的顶尖弹仓步枪,这一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苏俄(1917-1922)的轻武器领域的技术发展。另外,本文从社会技术史的角度简单地分析了莫辛·纳甘步枪发展过程,技术发展与社会互动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 狙击步枪 实战检验
摘 要:洋务运动鼎盛时期,晚清政府致力于强化海防,全国各地的兵工厂纷纷引进并仿制西方先进的火炮技术,包括英式的阿摩斯壮、惠特沃斯、瓦瓦司等前后装线膛炮,以及德式的克虏伯、格鲁森等陆海两用后装线膛炮。特别是“克虏伯”火炮,以其卓越的性能迅速成为军中的主流装备。然而,关于这些仿制炮型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以及实战表现等细节,至今仍鲜为人知。克虏伯2磅弹架退式行营熟铁炮的设计灵感,源自清廷重臣李鸿章派遣的考察团对克虏伯工厂的实地考察,并由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仿制而成。这不仅代表了宁局对京师神机营的支持,也标志着中国早期引进陆用克虏伯炮型的开端,结束了晚清无法自制后装线膛炮的历史。
关键词:金陵机器局 克虏伯火炮 神机营 李鸿章
摘 要:传统语言哲学中,指称理论的建立大多基于一种假设:一类术语只对应一种“正确”的指称理论。语言哲学家们围绕指称的描述理论与因果-历史理论何者才是适切的争论不休。然而,尼科尔斯等人通过实验发现,两种指称理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正确的。对自然类词的指称有时可以进行描述性解读,有时可以进行因果-历史性解读,其含义将随语境的改变而改变。这些实验凸显了指称归赋的语境敏感性,开阔了指称问题研究的视野:指称归赋的结果是归赋者语境因素、归赋条件语境因素和术语本身性质共同作用的产物。从广义语境主义出发,建立语境指称归赋说,是理解和解释指称归赋过程复杂性及其结果多样性的合理思路。
关键词:实验语言哲学 指称理论 指称归赋 语境敏感性
摘 要: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SCI、SSCI和A&HCI引文索引收录的1991-2023年1433篇英文文献为研究样本,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分析了近30年关于他心研究的发文情况、研究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欧美国家是他心研究的主要阵地;哲学与心理学是他心研究的主要领域。研究热点论题包括心智理论、镜像神经元系统、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并呈现出对共享意向性、文化进化、直接社会感知、交互式机器人、贝叶斯脑等前沿问题的争论与探索。研究趋势总体呈现出在交叉学科、多元理论背景下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转变。
关键词:他心问题 读心 直接社会感知 文化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