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39
本期话题
全球科学史的编史学转换

20世纪以来,科学编史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在不断发生变化。从传统的“内在主义”“外在主义”到“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再到近年来兴起的“全球科学史”,科学史学家们不断扩宽研究视野,打破认知边界,更全面、多维、深入地去探索科学和知识的发展及其对人类文明进化的重大推动作用。

本期的三篇文章围绕科学史研究的实践、方法和视角展开讨论,介绍国际科学史编史学研究的特色和经验。第一篇论文张志敏、刘兵聚焦科学史期刊ISIS中与全球史有关的特刊,探讨科学史界对“全球史”这一史学概念的研究和应用。作者认为,全球史从空间上为科学史家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但同时也对既有的研究路数进行修正和框定,给科学史编撰带来重大的变化,需要对其做深入研究。第二篇安洙英、徐韵文一文在梳理科学史领域“全球转向”的认识框架和观点的基础上,论述“多中心”世界的这一构想对自然知识全球史的意义,探讨如何在“联系”和“比较”的视角下书写各地的科学史,使得科学史转化为一种全球化、去中心化的历史。”第三篇论文徐娅楠、张柏春从实践角度探讨了俄罗斯(苏联)科学家和人文学者进行科学史研究的动因、学术风格及研究转向,为读者展示俄罗斯(苏联)科学院在1932年前探索科学史学科建制化的主线。作者强调,俄罗斯(苏联)的科学史学家为开拓世界科学技术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梳理他们的工作有助于我们认识科学技术史学科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形成及其特定与境。第四篇论文郭荣茂指出,转向后库恩主义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亚文化视角,可以扩宽科学史编史学的研究视野,为最终找到消弭内外史争论的合理途径奠定基础。这四篇文章所反映的国际经验应当对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发展有所启发。


本期目录
  • 科学史界对全球史的理解 ——基于ISIS中与全球史有关的特刊考察

    摘 要:“全球史”是史学领域正在飞速发展的一个分支,在经济史、社会史、环境史等领域中均被引入并成为研究的视角,在科学史领域也同样。通过对科学史权威刊物ISIS中与全球史相关的特刊的梳理,能够发现人们对全球史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比如对全球史应该涵盖的时间段问题;另外,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也发现,对于学者们来说,全球史是能够解决当前科学史界存在问题的一种途径,能够真正从概念层面解构西方中心论;对全球史恰当理解有助于科学史走向更为多元的道路,避免陷入僵化的局面。最后,全球史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全球史研究很难有表面上可辨的共同点,因此在难以达成共识的争论中不应纠结于形式上的一致。

    关键词:全球科学史  ISIS  科学编史学  多元科学观


    作者: 张志敏   刘兵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9期
    页码: 1-9
  • 全球科学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试探联动和比较的跨文化视角

    摘 要:全球视角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史上最受瞩目的学术趋势,基于此种视角展开论述——“全球视角下的科学”或“全球科学史”,正是方兴未艾。本文首先回顾近三十多年以来科学史领域中的“全球转向”,重温主要的认识框架和观点,其次探讨“多中心”世界这一构想和比较视角对自然知识的全球史所具有的意义,提出运用一种相对的观点,将现代科学视为在世界各地展现和发展的众多知识实践之一,使得科学史转化为一种全球化、去中心化的历史。最后以药材知识的案例设想一种全球知识史的框架——刻画文本和实物跨地理界限的流动以及多种文化在生产知识的实践上所呈现的多样性。

    关键词:全球史  科学史  去中心化  知识史  比较方法


    作者: 安洙英   徐韵文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9期
    页码: 10-17
  • 1932年之前俄罗斯(苏联)科学院研究科学史的旨趣

    摘 要:18世纪,俄罗斯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为了思考自己所研究的科学问题而注意梳理学科的历史。到19世纪,历史学家为科学史研究增添了人文视角。俄罗斯科学院在1921年成立知识史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席维尔纳茨基将科学史看作一个独立科学领域,提出了科学史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方向,为俄罗斯科学技术史学科奠定了基础。1932年知识史委员会正式改为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实现了科学技术史学科在苏联的建制化。俄罗斯(苏联)科学院的科学史研究有自己的学术风格,如在20世纪20年代“知识史”框架下探讨科学、哲学和技术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创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史,为国际科学技术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俄罗斯(苏联)科学院  科学史  知识史


    作者: 徐娅楠   张柏春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9期
    页码: 18-24
  • 从新的“外部”到新的“内部” ——科学编史学研究的转向

    摘 要:在科学编史学的传统中历来存在内史论和外史论的争论和困境,为消解两者的对立划分,众多学者做了尝试,其中默顿从科学社会学的社会建制角度提出了新的“外部”概念,试图统一科学的内外部,但仍存在局限性,未能研究科学内部的知识生产。随后科学知识社会学一些代表性人物对默顿的科学编史学进行反思,从亚文化的视角提出新的“内部”,关注具体科学的微观社会领域,考察科学研究中的争论与协商过程,以此联结科学的内外部。这种转向对于开阔科学编史学的研究视野,以及完善科学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编史学  默顿  亚文化  联结


    作者: 郭荣茂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9期
    页码: 25-32
  • 多重实现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吗?

    摘 要:尽管多重实现的概念在科学哲学与心灵哲学的讨论中十分常见,多重实现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却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波尔格与夏皮罗认为多重实现在自然界中十分罕见,而相泽与吉列特认为多重实现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双方的分歧源于二者各自采用不同的多重实现界定标准。波尔格与夏皮罗的界定标准由于过于依赖科学分类系统而陷入困境。此外,他们采用平面观点理解实现关系,但平面观点是有缺陷的。相比之下,相泽与吉列特的界定标准采用立体观点理解实现关系,能够更好地刻画实现关系的特点。因此,相泽与吉列特的界定标准更为可取。就此而言,多重实现在自然界中更有可能是普遍存在的。

    关键词:多重实现  实现关系  界定标准


    作者: 吴为        
    卷期: 2023年第45卷第9期
    页码: 33-39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