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65
本期目录
  • 直觉作为证据的合理性与限度

    当代分析哲学普遍使用的概念分析、思想实验和反思平衡等论证方法最终都诉诸直觉作为证据。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实验哲学追问并反思直觉的合理性及其限度。在直觉问题上,证据论和取消论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两种立场。两者虽不乏洞见,但都因过于保守或太过激进而有失偏颇。笔者认为,一种值得提倡的观点是直觉的限定论。这种立场既能捍卫直觉作为证据的合理性,又能提供直觉合法使用的边界。

    作者: 孙保学        
    卷期: 2016
    页码: 42-48
  • 自我欺骗问题研究 ——意向论vs.非意向论

    关于自我欺骗的道德心理学理论主要分为意向论和非意向论两大阵营。以戴维森为首的意向论阵营强调自欺是一种意向行为,按照一种人际间欺骗模型来认识自欺。意向论者认为人的心灵可以分为不同的人格系统,试图用一种非理性的心理因果性来解释自欺。以梅勒为首的非意向论者反对人际间欺骗模型,从而也反对把自欺看作一种意向行为,梅勒试图将自欺与认知心理学对接,认为自欺是由人类的认知特点造成的,而不是人自主造成的。梅勒提出偏差信念论之后,英美学界对自欺的讨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这些新的观点又各有各的问题。我们将看到,引入不同的自我知识的理论能够帮助完善以上各个理论,为解决它们的问题提供帮助。

    作者: 马翰林        
    卷期: 2016
    页码: 49-55
  • 怪人假设 ——意识理论的试金石

    怪人假设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心灵哲学的核心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方式。怪人假设的核心是怪人的可能性问题,这一问题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个严重挑战。由于怪人与意识生物的同一性存在行为、功能和物理三个层面,对可能性的理解同样存在严重的分歧与争议,因而怪人的可能性问题实际上是何种怪人在何种意义上可能的问题,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怪人假设几乎与每一种意识理论都紧密相关,任何一种成功的意识理论都无法完全回避怪人假设。

    作者: 陈敬坤        
    卷期: 2016
    页码: 56-61
  • 斯蒂芬公理化方法与等程律创立过程研究
    斯蒂芬是16-17世纪欧洲高产的科学家兼工程师,他在等程律方面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其在多学科共同影响下取得的最高成就。本文结合西方数学史、律学史及斯蒂芬相关原始文献研究对其等程律数理计算过程进行了复原研究。斯蒂芬创立等程律的数理过程体现了西方运用公理化方法解决等程律数值计算的首创途径。
     
    作者: 刘娅娅        
    卷期: 2016
    页码: 62-68
  • 从莨菪子到迷药 ——古代书籍中“蒙汗药”概念的演化
    本文对“蒙汗药”一词的概念给出新界定,即人类利用具有麻醉作用,或被主观认为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从事谋财害命等非医疗活动的某些药物的总称。通过对古代文献中相关信息的查找与收集,结合前人研究及笔者发现的新史料,对古代文献中记述的蒙汗药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了新的与蒙汗药相关的文献记载,将蒙汗药存在的历史前推,在新的定义的基础上,对一些未使用蒙汗药的名称而实际属于蒙汗药的药物进行了分析、讨论和确认,并对蒙汗药概念的演化及原因予以解析。
     
    作者: 刘天天        
    卷期: 2016
    页码: 69-74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