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厘清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结构与形成机理,对于指导我国更好地进行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近些年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尚没有取得共识,也没有可供操作的概念模型;对于区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影响因素的探讨不够细致;空间因素的加入虽然可以很好地解释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但是对于空间因素的选取和测量,还没有给出一致性的结论。因此,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不足,应该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弥补研究的缺憾。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 概念模型 形成机理 空间因素
第二作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陈玉龙
第三作者: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段忠贤
摘要: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集聚各类要素资源与经济社会活动,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关乎城市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及国家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采集我国2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空间数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描绘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曲线,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动力与驱动机制进行了探索,得出各个解释变量均对城市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创新人才变量驱动能力最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揭示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创新能力驱动机制,对成长动力各个维度在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中的驱动强度进行了验证。
摘 要:区域技术创新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领域已积累较为丰富的文献,但缺乏系统性梳理和延续性描述,也缺乏中外的对比研究。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对国内外各十本代表性期刊在1998-2020年收录的区域技术创新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从规模维度上看,该领域的文献正逐年递增,国内学者多以独立研究为主,而国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较高;从分布维度上看,国内研究的高频词主要有“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体系”等,而国外研究的高频词主要有“research and development”“networks”“regional innovation”等;从趋势维度上看,国内研究经历了创新理论建构期、创新能力应用期、创新深化探索期,国外研究则经历创新知识转化期、创新范式演化期、创新全面开放期。
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中外比较
摘 要: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带来的安全风险加剧,亟需有效的法律保障。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系统的正常运转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的均衡性三维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层面的64份数字经济安全法律文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分析了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的三阶段动态演进过程,揭示了该供给系统的不均衡和协同性特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安全法律供给体系是一个矛盾驱动的复杂系统,在法律工具、法律主体和法律强度的协同作用下促进了法律的均衡与合力,但该体系仍存在数量与质量的不平衡。需通过强化环境型、需求型和供给型工具的协同配合,推动法律供给系统深层次演进。
关键词:数字经济安全 法律供给 法律工具 动态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