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李宏伟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技术价值系统分析
    技术价值问题是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技术价值系统概念,探讨了技术价值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系统特征。文章分析了技术价值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社会运行机制,探讨了对技术价值系统的可能控制。 更多还原
    作者: 李宏伟      
    卷期: 2003
    页码:10-15+110
  • 现代技术的人文价值冲突及其整合
    现代技术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 ,社会的人文价值信仰和追求却经受着考验 ,并引发出各种各样的人文价值冲突。本文揭示了现代技术的人文价值冲突的存在 ,分析了这种冲突形成的文化观念根源和社会存在基础 ,提出了现代技术人文价值冲突的实践整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更多还原
    作者: 李宏伟      
    卷期: 2004
    页码:21-26+110
  • 技术的价值观
    从各种技术价值观念的比较、对立中阐释问题,探讨技术价值的多维度特征,揭示现代技术人文价值冲突的内在矛盾根源和社会文化根源。
    作者: 李宏伟      
    卷期: 2005
    页码:13-17+110
  • 现代生物技术伦理价值冲突的哲学思考

    作者: 李宏伟      
    卷期: 2005
    页码:5-7
  • 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与救治之方(八) 从诺贝尔奖的人文精神反思我国教育现状
    <正>诺贝尔奖项不仅有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还有人文奖(文学奖、和平奖及后设的经济学奖),表达出诺贝尔奖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更完美地体现在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演讲辞和身体力行中,如爱因斯坦对于真理的渴望、和平的追求,居里夫人对于功利、虚荣的鄙视,李政道、杨振宁对于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大力促进及其爱国情怀。从剑桥大学
    作者: 李宏伟      
    卷期: 2007
    页码:98-99
  • 科学文化哲学的历史溯源
    科学文化哲学的学科建设尚在起步、创设,但历史先于历史学,科学文化、科学文化哲学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科学文化哲学的重要基础工作就是追溯科学文化、科学文化哲学的历史根源及其演变,厘清科学文化的哲学思想脉络,坚实科学文化哲学的历史根基和哲学基础。
    作者二:李心月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李宏伟      
    卷期: 2012
    页码:20-22+34+125
  • 时间观念的源始发生及其社会建构
    时间并非如康德所言的"先验观念",而是出于人类生存的"操心",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历史构建。农业社会顺应天时,工业社会追求遗忘自然节令的工业节奏,"时钟"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表征。从农业时间到工业时间反映了科学时间对源始生命时间的遗忘和僭越,时间"双重存在"的平衡发展必须在社会时空的实践与革命中展开和达成。
    作者: 李宏伟      
    卷期: 2013
    页码:96-101+128
  • 技术的真理观及其意义

    摘 要:技术的真理观提出并不是否认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的真理性,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贯通、融合,突出身体行动、技术实践的真理意蕴。实践之所以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不仅具有普遍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技术实践真理观不同于其他真理观的立意高远之处,就在于真理意义不仅是解释世界而且是变革世界,更重要的是达致人类解放的革命力量。
    关键词:真理  技术  技术实践  技术展现  技术效用
    第二作者: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卫

    作者: 李宏伟      
    卷期:
    页码:125-130
  • 后SSK的实践与文化转向
    摘 要: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后SSK)破除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认识论中心和社会规范解释原则,从实验走向实验室异质要素“去中心化”的冲撞与博弈。后SSK关注科学实践中的各种可见要素,科学实践中的“技术”而不是科学,“行动”而不是观察,“干预”而不是表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得以凸显。后SSK研究从实验走向实验室以及实验室之外的技术与工业领域,走向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与文化研究,“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具有交叉、融汇趋势。
     
    关键词:后SSK   科学实践   实验室研究   科学的文化研究
     
    作者: 李宏伟      
    卷期: 2019年10月第41卷第10期
    页码:96-101
  • 病菌“行动者”的历史参与及其文化反思

    摘   要:人们关注的常常是病菌作为“病原体”“毁灭者”方面,但对于其参与历史、文明塑造作用的揭示不够。按照科学实践哲学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既有可见的生产者历史人物、技术实践工具,还有隐秘的不可见的各种各样病菌微生物,都是“异质”“要素”“行动者”参与历史事件的“冲撞”“博弈”,深远地影响历史文明进程。我们必须正视人与病菌的“行动者网络”关系,维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

    关键词:行动者 行动者网络理论 后疫情时代 生态文明


    作者: 李宏伟      
    卷期: 2023年2月第45卷第2期
    页码:112-117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