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张之沧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与理性告别──费耶阿本德对理性的再一次进攻
    与理性告别──费耶阿本德对理性的再一次进攻张之沧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继其《反对方法》和《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两部旨在否定科学和传统方法论本质的著作问世之后,于1990年又出版了《与理性告别》(Farewelltoneason)一书。如果说前两... 更多还原<br/>
    作者: 张之沧      
    卷期: 1994
    页码:18-25
  • 论普特南的实在论的人本主义倾向
    本文概述了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普特南在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熏陶下,在80年代以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激烈争论的过程中,通过对以往的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反思,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真理观等诸多问题上,从早先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开始退让,从强实在论变为弱实在论,从外在实在论变为内在实在论,从而使其实在论哲学带有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br/>
    作者: 张之沧      
    卷期: 1996
    页码:18-25
  • 结构主义的“超越”实在观
    本文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评介了索绪尔的语言系统模式,阿尔杜塞的理论实践观,德里达的消解结构论,论证所有的结构主义者都主张: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语言系统、语言材料、语言行为和文字符号;“真实”只是一种转码、一种语言换位。早期结构主义是一种纯形式哲学,后期结构主义则成为一种真正的解释学。 更多还原<br/>
    作者: 张之沧      
    卷期: 1999
    页码:24-31+23
  • 科技哲学也需关注“日常生活”
    <br/>
    作者: 张之沧      
    卷期: 1999
    页码:2-3
  • 中国的科学界亟待补课
    新中国 5 0年 ,原创性科学理论凤毛麟角 ,国际一流科学家出之甚少。尤其令人担忧的是 ,而今学术腐败不断升温 ;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屡屡发生。究其原因 ,除了沉闷幽闭的文化环境、心浮气燥的学术氛围、薄弱无根的科技基础、缺漏不全的法规体制等因素外 ,主要就是研究传统和思维方式的陈旧 ,因此中国科学要想腾飞 ,除需加大资金投入 ,关键是要培养科学家的理论创新能力 ,补哲学方法、后现代思潮和各种创造性思维的课 ,否则花再多的钱 ,也不会从僵硬的脑袋里迸发出超越万物、跨越时空的科学理论来 更多还原<br/>
    作者: 张之沧      
    卷期: 2003
    页码:95-97+112
  • 虚拟空间地理学论纲
    本文着重介绍了虚拟空间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空间形式、基本概念、主要范畴;论述了与虚拟空间紧密相关的一些重要特性:如虚拟性、虚构性、模拟性、想象性、构造性、主观性、赛博性、概念性、可航行性、无实体性、非现实性等基本特性。至于虚拟空间地理学所涉及的信息社会地理学问题,则着重讨论了虚拟空间对社会空间和物质关系发生的作用与影响,以及有关虚拟城市的建构等内容。 <br/>
    作者: 张之沧      
    卷期: 2006
    页码:97-102+112
  • 论科学虚构的方法论意义
    科学虚构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创造形式和探索途径,既充分发挥人类精神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也成为构建科学理论、从事技术发明、创造新奇事物的一种特殊有效的认知和实践。在方法论上,它作为一种丰富、奇妙、自由奔放的联想、假设、建构和幻想的方法与形式,使人们突破经验的局限,开阔新视野,拓展新领域,激发新欲望,给出新启示,创立新理论,构建新前景。由此,在认识上,它既表征了人类特有的认知欲望和生存能力,展示了能动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志的本质行为,也实践了客观知识和语言工具的内在要求与目的。 <br/>
    作者: 张之沧      
    卷期: 2012
    页码:94-99+128
  • “以地球为本”的生态观
    <div> 摘 要:&ldquo;工业革命&rdquo;加上&ldquo;知识就是力量&rdquo;和&ldquo;以人为本&rdquo;,三者之合力的最大作用,就是加速了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和毁损。今天的人类之所以会遭到地球的疯狂报复,就是因为地球作为一个巨型的有机体和生命体,只自在自为地服从其生生不息的规律。其中,不只是构成地球的各个圈层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与人和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人类要想解放地球和自身,只有&ldquo;以地球为本&rdquo;遵循其创生法则,建立环保法规体系,将生产正义贯彻生态学始终,摆脱高消耗、异化消费、唯利润生产和破坏性经济,实现天地人合一,才能真正消除环境损毁、资源枯竭、生态危机,最终达到保护地球、拯救物种、维护人类合规律生存的目的。</div> <div> 关键词:地球 &nbsp;有机体 &nbsp;生态观 &nbsp;天地一体 &nbsp;天人合一</div> <div> &nbsp;</div>
    作者: 张之沧      
    卷期: 2016
    页码:131-137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