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全部
卷期
作者
文章
首页
本刊介绍
关于本刊
现任主编及编辑
现任编辑委员会成员
历任主编
历任编辑委员会成员
历次编辑委员会会议
提前发表
往期浏览
作者检索
欢迎订阅
首页
本刊介绍
关于本刊
现任主编及编辑
现任编辑委员会成员
历任主编
历任编辑委员会成员
历次编辑委员会会议
往期浏览
作者检索
欢迎订阅
/
首页
/
作者检索
/
李三虎
李三虎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近代德国大学“讨论班”制度探源
<正> 正如中世纪经院学者一样,近代研究学者不仅是大学培养的产物,而且主要借助于大学进行学术研究活动。但是在近代早期(1500-1800),大学的权威地位却为私人学会和皇家学院所占据;科学革命特别是启蒙运动时期最为杰出的学者或科学家均对大学的作用采取了鄙视甚至诽谤的态度。大学似乎成了蒙昧而无望的中古遗物。 更多还原<br/>
作者:
李三虎
卷期: 1992
页码:33-40
科学知识话语的空间转向与科学地理学
本文在当今学术话语空间转向的背景下,分析了科学风格和科学现场(主要是实验室)空间化研究的情况,认为科学知识空间化导向的科学地理学研究相对于“普遍主义”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一个进步,但因为它强调社会化的空间概念,所以又有着强烈的否定科学理性的“特殊主义”色彩。 更多还原<br/>
作者:
李三虎
卷期: 1998
页码:32-38+31
技术社会学的研究路径与中国建构
技术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关注的重要议题,目前国外技术社会学研究大致可概括为如下框架:一是在技术-社会关系层面,技术的社会影响和技术的社会建构分别构成了技术社会学的规范和经验两种路径,规范技术社会学包括实证性和否证性两个进路,经验技术社会学包括描述性和建设性两个进路;二是在技术-价值关系层面,实证性技术社会学和描述性技术社会学的共同前提是研究对象主体(技术或社会)的价值中立,否证性技术社会学和建设性技术社会学的共同前提是全部研究对象的价值负荷。与国外技术社会学进入主流社会学趋势相比,中国技术社会学研究还限于STSS(科技与社会研究)领域。必须要借鉴国外技术社会学研究框架,抓住社会学和STSS的本土化要求,深入中国技术发展史和展望世界技术前沿领域,重点进行传统文化的技术社会学思想阐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范技术社会学研究和促进中国特色的经验技术社会学研究,最终呈现中国技术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现实意义。<br/>
作者:
李三虎
卷期: 2015
页码:91-98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