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方在庆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规范自然主义述评
    <正> 科学哲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局面。某一学说独霸学坛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学术的进展使然,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过去那种英雄主义的做法已逐渐丧失了其原有的活力。科学哲学家们大都把精力关注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而试图进行综合性尝试的做法,不是被嘲弄为不合时宜,就是不得不在无情的事实面前败下阵来。如果我们考察自Kuhn的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发表以来科学哲学界所出现的混乱局面,就可以看出这本书对学术界产生的持久的强大冲击。按照Russell和Popper的说法,一部越是重要的书,造成的错误和破坏也就越严重。这句话对于Kuhn的《结构》一书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在《结构》一书之后,科学哲学界所做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两类:(1)对Kuhn思想进行精致,或扩大,或修改、或更完善化,包括Feyerabend,Shapere以及早期Laudan在 更多还原
    作者: 方在庆      
    卷期: 1992
    页码:1-10
  • 歌德对牛顿光学理论的拒斥及其文化背景
    歌德反对牛顿的光学理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首先,他认为牛顿派是用人为的而非自然的方式来解释大自然;其次,牛顿派靠社会力量而非学术因素建立了其在光学领域里的权威地位,他们采取专横的方式对待不同意见;第三,牛顿的光谱实验只是歌德颜色游戏当中的一个变种,不具有普遍真理。歌德试图在光学领域里发动一场路德式的“革命”,推翻牛顿派独揽光学解释大权的局面,建立颜色研究领域的“共和国”。 更多还原
    作者: 方在庆      
    卷期: 1996
    页码:41-46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