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方敏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价值取向与专业流动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的十年间,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志愿发生了很大变化,“热门”学科发生了转移。综合文理工三大科类看,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初期,理工科与文科相比较更受重视;如今,这些当年以考取理工科为荣的大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却有不少转向了社会科学,有些大学生则在读本科时就转入了社会科学。尤其是1983、1984年以来,这种由理 更多还原
    作者: 方敏      
    卷期: 1989
    页码:17-27
  • 科技人员的职业声望
    本文着重于测量分析中国科技人员的社会声望,采用了不同于国内以往职业声望研究的受访者样本和职业样本,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①我国城市间的职业声望评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②1983-1995年间中国抖技人员的职业声望排序属上层之一,但在上层职业中,其声望排序相对下降;③在职业声望评价上,直接采用大学生样本是可行的,同一般居民样本一样具有代表性,同时比后者可节省较多的投入;④本文提出:除权力、特权因素之外,职业角色的主体形象是职业声望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 方敏      
    卷期: 1998
    页码:29-35+46
  • 从宗教社会学新范式看科学与宗教
    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在中国学术界虽不乏探讨,但迄今尚未见到从宗教社会学新范式的视角探讨科学与宗教的论著。启蒙运动以来世俗化理论框架下的宗教认知一直在东、西方广为流行且影响深远,近二十年确立起来的宗教社会学新范式则揭示了一种新的宗教认知和新的宗教观。认识宗教社会学新范式对于全面、客观地理解科学与宗教、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乃至对于科技与社会领域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拓展意义。本文首先阐发了为“范式”一词重塑辉煌的思考以及相遇“新范式”的机缘之幸;继而简要介绍了宗教社会学新、旧范式的主要差异,新范式中的科学与宗教之观点;最后就新范式对于科学与宗教以及科技与社会(STS)研究可能的启示进行几点思考。
    宗教社会学新范式 科学与宗教 现代性与宗教 世俗化理论 李约瑟难题
    作者: 方敏      
    卷期: 2016
    页码:88-95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