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孙慕天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两种文化问题的历史考辩
    <正>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分化和整合问题,已开始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浓厚兴趣。不过,国内文献上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认为:“斯诺(C.P.Snow)首先提出了科学文化同人文文化的概念,对于科学文化同人文文化相互不理解、相互对立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还没有谁比科学家兼文学家斯诺更早提出‘两种文化’的概念,这两种文化分别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按照这种说法,“两种文化”不过是1957年斯诺偶然提出的一个新命题,而与前此西方社会的整个社会思潮的发展绝无干系。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在我们看来,两种文化问题从一个角度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误区,透露了当代社会进步内在动机的某种深层的消 更多还原<br/>作者二:刘玲玲&nbsp;&nbsp;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br>
    作者: 孙慕天      
    卷期: 1993
    页码:33-40
  • 第三种知识论纲
    第三种知识问题可以上溯到康德,但它的系统论证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在认识论上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而从西方科学哲学的正统解释向后实证主义转换中产生的所有重大问题,几乎都与第三种知识问题有关。本文认为,第三种知识是不同于经验和理论的前提性知识形态,它包括世界图景、科学基准和思维方式等三个维度,在产生方式、论证方式和作用方式上都与经验和理论迥然不同,而经验一理论二分法的知识类型论,是已被打破的传统哲学的又一教条。<br/>
    作者: 孙慕天      
    卷期: 1996
    页码:1-6
  • 论科学动力学的两种趋同——西方和俄(苏)科学哲学的一个比较
    在科学动力学研究中,有两种趋同:一个是在上世纪中叶,西方科学哲学界对科学哲学的本性是科学动力学这一点有了普遍的认同,而俄(苏)自然科学哲学研究也几乎同步地发生了向科学动力学的重心转移,这可以称之为“趋同1”;另一个是在科学动力学中,新旧理论的一致性或会聚问题,不约而同地成为西方和俄(苏)科学哲学共同的理论热点,这可以称之为“趋同2”。这是比较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突出案例。<br/>
    作者: 孙慕天      
    卷期: 2007
    页码:16-22+110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另一个维度——中国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p> 摘 要:中国关于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经历了&ldquo;以俄为师&rdquo;、&ldquo;以俄为敌&rdquo;、&ldquo;以俄为鉴&rdquo;三个阶段,苏联解体后一度沉寂,近来出现了复苏的势头。不能把苏联的科学技术哲学完全等同于正统的教条主义而全盘否定,1960年代一批具有改革倾向的哲学家对科学哲学所做的认识论中心主义诠释,极富启发性。新世纪前后俄罗斯科技哲学出现了多元主义、社会文化语境论和人本主义等新发展趋势,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科技哲学范式正在形成,其中技术哲学的转向尤有代表性。马克思主义虽已不是俄罗斯的指导思想,但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在俄罗斯哲学中仍有深远的影响,前苏联和当今俄罗斯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哲学研究,是与西方科学哲学不同的另一维度,是发展比较科技哲学的重要生长点。<br /> 关键词:俄(苏)科学技术哲学&nbsp; 马克思主义&nbsp; 比较科技哲学<br /> 第二作者:北京师范大学&nbsp; 刘孝廷<br /> 第三作者:燕山大学&nbsp; 万长松<br /> 第四作者:哈尔滨师范大学&nbsp; 白夜昕<br /> 第五作者:浙江大学&nbsp; 王彦君</p>
    作者: 孙慕天      
    卷期:
    页码:149-158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