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胡化凯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五行说──中国古代的符号体系
    五行说──中国古代的符号体系胡化凯WuxingTheory,theSystemofSymbolinAncientTimesofChina¥Abstract:Wuxingtheoryexertedmuchinfluenceonthescienceand... 更多还原<br/>
    作者: 胡化凯      
    卷期: 1995
    页码:48-55+57+80
  • 感应论──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感应论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对古代科学认识活动有过广泛的影响。本文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自然感应论在古代各个科学认识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它的基本含义、基本特点及历史价值,并指出了它与天人感应论的区别。<br/>
    作者: 胡化凯      
    卷期: 1997
    页码:50-59
  • 中西方古代对物质不灭性的认识
    物质不灭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普遍原理。本文较全面地考察了中西方古代对物质不灭性的认识过程,分析比较了二者的相同之处和差异所在,探讨了各自的认识特点及成功与不足的原因。<br/>
    作者: 胡化凯      
    卷期: 1999
    页码:55-61
  • 中国古代“气”的基本属性探讨
    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自然哲学概念,在古代科学认识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该文根据大量文献史料,系统分析考察了气的一系列基本属性,由此展示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一些基本特征。 更多还原<br/>
    作者: 胡化凯      
    卷期: 2003
    页码:77-84+112
  •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关于数学“唯心论”的批判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我国数学界对数学领域中的各种“唯心论”内容进行过反复的批判。本文简单讨论了这方面的批判情况 ,初步分析了各个时期开展批判的社会历史原因 ,并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了简单评价。<br/>作者二:勾文增&nbsp;&nbsp;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br>
    作者: 胡化凯      
    卷期: 2005
    页码:86-95+58-112
  • “文革”期间的相对论批判
    “文革”期间,我国开展过一系列批判自然科学理论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等“资产阶级思想”的活动。文章根据有关原始资料,比较系统地讨论了这一时期对于相对论的批判情况,并对这一批判活动的性质及方法作了初步分析。文章指出,我国“文革”期间对相对论的批判是一种哲学批判,是对相对论物理内容的严重歪曲和误解。 <br/>
    作者: 胡化凯      
    卷期: 2006
    页码:61-70+111
  • 关于近代以来中国人很少做出重大科技发明的思考
    近现代的科技发明必须以相关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不具备一定科技知识的人几乎不可能在发明创造方面有所作为。中国古人可以在不了解磁性本质的情况下发明指南针,而今天的人则不可能在不了解相关原理的情况下做出某种科技发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科技发明工作的难度已远远大于科技不发达的古代。<br/>
    作者: 胡化凯      
    卷期: 2014
    页码:121
  • 传统认知方式与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
    <div> 摘 要:认知方式是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及思想观念,对科学认识的发展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在物理认识方面虽然取得过一些成绩,但整体水平不高,长期停留在同一认识层次上,未能形成独立而系统的理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传统认知方式的影响。</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认知方式 &nbsp;中国古代物理学 &nbsp;发展</div> <div> &nbsp;</div>
    作者: 胡化凯      
    卷期: 2018年2月第40卷第2期
    页码:58-64
  • 1958年北京师范大学对心理学的批判
    <p>摘要: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于1958年掀起了一次批判心理学的高潮。北京师范大学是此次批判的发起单位,也是批判力度最为猛烈的单位。文章探讨了该校发起批判的原因,分析了批判的主要过程、典型事例,以及批判的性质和影响。文章认为,这场批判的实质是在心理学领域贯彻阶级斗争路线,以政治批判取代学术批判,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p><p><br/></p><p>关键词:1958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批判</p><p><br/></p>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2期
    页码:54-61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