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摘要:晚明以降,耶稣会发现科学及博物与知识系统对明朝社会所起到的作用。从罗明坚《中华地图集》、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到嘉靖时许论彩绘《九边图》、郑若曾《筹海图编》和冯时《海图》等水系舆图,显示出明人对沿海水系之关注,名儒章潢辑刻《图书编》等图籍是晚明开始的海洋交流和明代学者们了解欧洲科学的互文见证。同时,崇祯十六年教士汤若望编著《火攻挈要》,将欧洲火药武器之学口授于明末学者焦勖,此时火炮战术兵书已为人所知。"水与火"的知识在明清鼎革之险恶环境中为传教士提供了有利条件,西方知识体系在中西交流时期的晚明社会中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水图;疆域与知识;火器;交流
摘 要:在近代中国和世界发生交流的时期,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拜会乾隆帝的活动尤为引人注目,这是欧洲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代表团,是两国层面的交流活动。使团历经漫长的航海到达中国海岸,然而随团成员的组成和沿途见闻、航线和海岸的测绘活动却一直隐含在访华的表面活动之中。使团对亚洲的向往与测绘,在很大程度上厘清了他们未曾到达的海域。借用成熟的科学测绘术和绘画记录,中国北部海域和内地的地理图示,已在英国人的视野和图绘之中,这场有关国家交流和贸易的朝觐活动虽然最后未能达成期望的目标,但是却为日后英国人再度来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中外交流 科学测量与艺术 清代中国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