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哲学院
摘要:作为实在论辩护的核心策略之一,无奇迹论证试图从科学的经验性成功推论其"近似真理性",并以"无奇迹"作为置信度指标。豪森分析了无奇迹论证的基本逻辑,批评了其在"近似真理"概念上的问题与逻辑困境,并通过揭示论证过程中的基础概率谬误否定了其逻辑有效性。随后,通过引入主观概率解释以及"休谟不等式",豪森提出了一个逻辑上有效的无奇迹论证形式。在贝叶斯主义的框架下,该论证保证了一定的客观性,且与实在论辩护的"局域化"策略殊途同归,从而为实在论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辩护。
摘 要:数据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价值在于可为相关现象、假设或理论提供证据。对于数据何以发挥证据作用,表征主义解释强调数据本身即具有表征价值,关系主义解释则强调其语境相对性。两者表面上的对立源于对其观点过分强化的误读:强表征主义坚持数据本身具有固定的信息内容,因而具有超越任何探究语境的证据地位;强关系主义则主张数据的证据地位完全依赖于探究语境,甚至只有充当证据的数据才构成数据。然而,表征主义不必然走向强表征主义,关系主义也不必然走向强关系主义。表征主义和关系主义并非矛盾,而是可以彼此兼容:两者侧重于不同的探究阶段、学科领域,而且在数据的表征价值、语境依赖性等论点上可达成一致。
关键词: 数据 证据 表征主义 关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