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支持可设想性论证的哲学家而言,他们希望以“命题p是可设想的”为前提得到p是可能的。但是,在本文中,笔者将论证,存在某些类型的命题,如果我们还未确定其真值,我们就不知道其是可设想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贸然构造一个可设想性论证,否则其可靠性就得不到保证。进一步,笔者将论证,哲学家们在寻找什么是可设想性方面的工作可能也存在问题。
关键词:可设想性论证 可能性 知识
第二作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徐华明
摘要:模态理性论是模态认识论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主流理论。它在哲学各分支领域,如心灵哲学和形而上学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本文有两个目的:(1)通过梳理模态理性论的理论建构,本文将揭示该理论面临双重两难。(2)本文将指出,学者们在应用模态理性论时往往忽视了这两个两难。对两难的忽视导致模态理性论在哲学各分支领域的应用存在走弯路和误用的现象。
摘 要:关于“我们如何获得关于可能性的知识?”这个问题,模态知识论领域一向有理性论和经验论的二分。模态理性论者认为可能性知识来自于先天设想;模态经验论者认为可能性知识来自于后天经验。理性论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并被广泛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学界发现理性论面临两难困境:要么遭遇反例;要么解释范围过窄。理性论的两难引发了模态知识论领域的经验论转向。经验论路径下最受瞩目的理论是罗卡洛斯的相似性理论。然而,以相似性理论为例,本文将指出,经验论面临和理性论类似的两难困境。进一步,本文将论证,经验论的困境更糟糕:它比理性论的解释范围更窄。最后,本文将阐述经验论和理性论解释范围有如此差别的根源,并展望一种融合理性论和经验论的新模态认知理论。
关键词:模态理性论 模态经验论 可设想性理论 相似性理论 两难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