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潘建红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科技工作者的社会与伦理责任之管见
    <br/>
    作者: 潘建红      
    卷期: 2005
    页码:24-26
  • 科技时代道德教育的遮蔽与回归
    <正>现代科技已经使现代道德教育负载了太多的外在目的,而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目的却受到忽视;人的道德、价值、文化、情感体验和生活意义等一系列范畴一再被排除在教育的视野之外。基于此,鲁洁先生率先提出“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人学空场”这一论断。她指出:存在“人学空场”的德育“既不是以人特别是受教育者为主体的,它所传授的又是剥离了人性内涵的空洞的道德规范,在<br/>
    作者: 潘建红      
    卷期: 2007
    页码:102-104
  • 德国工匠精神的历史形成与传承
    <div> 摘 要:德国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业的灵魂,是推动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哲学思维启蒙、新教伦理熏陶、地理环境为德国工匠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形成机制来看,中世纪的行会发展及技艺传承、质量文化意识的提高、良好社会经济环境的营造构成了德国工匠精神形成的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这一过程的实现。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德国工匠精神的传承,并在政策、制度、教育等维度予以保障。当下,中国正在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不仅需要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工匠精神在各领域的大力培育与传承。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借鉴德国工匠精神培育与传承的有益经验,对培育大国工匠、推动&ldquo;中国制造2025&rdquo;实现具有重要意义。</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德国 &nbsp;工匠精神 &nbsp;历史形成 &nbsp;传承</div> <div> &nbsp;</div>
    作者: 潘建红      
    卷期: 2018年12月第40卷第12期
    页码:101-107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