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510
文章阅读
农耕技术对州县社会的形塑作用 ——以明清时期汉中府为例

摘    要:明清时期,汉中府的农业开发与政区调整呈现动态互动关系。在人口方面,经历了明代前中期增长、明末清初锐减、乾嘉时期恢复、道光后递减四个阶段;农业垦殖则呈现由平原向山地扩展的趋势,至乾嘉时期达到顶峰,仅清初出现短暂荒芜。与之相应,政区建制自明中叶开始频繁调整,经过多次析分增置,到乾嘉时期才趋于稳定。研究发现,人口波动直接推动政区调整,而移民引入的农业技术革新则是深层动因。通过土地开垦和技术改良,区域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最终促成清末稳定的县域格局。这一历史进程不仅揭示了人地关系的演变机制,也为当前秦岭生态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参照。

关键词:明清时期 汉中府 农耕技术 政区调整


本文下载地址: 农耕技术对州县社会的形塑作用 ——以明清时期汉中府为例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