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19915
本期目录
  • 社会总体科学能力分布比较研究
    <正> 一个国家的科学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本领和“内在动力”,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一个国家的科学能力,又分布在各个地区(各省、市)和地区各系统、各行业之中。研究国家或地区的科学能力的状况和发展问题,需要研究它在有关系统的分布状况和作相应的比较。要定量地表述科学能力在有关系统的分布状况和作分布比较,必须建立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公式。本文就科学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布比较计算公式,它们的应用和验证等问题,进行探讨和阐述。 更多还原
    作者: 范锡洪        
    卷期: 1991
    页码: 39-45
  • 近代科学早期的神秘因素
    <正> 人们通常认为,近代科学的兴起标志着同中世纪文化的自觉决裂,她一经产生就与宗教神秘主义格格不入;国内有关的论述更是强调这种突变的性质。然而事实上,近代科学早期有着非常复杂的文化背景,包括各种宗教意识和神秘氛围的渗透。关于宗教对近代科学的影响已见有不少议论,而就神秘主义与之的关系则多语焉不详。考虑到天文学和医学是中世纪和近代早期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两门主要学科,本文拟以它们作为例证讨论这一问题。 更多还原
    作者: 肖巍        
    卷期: 1991
    页码: 46-52
  • 康德的星云假说·机械论·形而上学——关于我国科学思想史研究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正> 在我国的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思想史以致于自然科学史的研究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如下一些“毋庸置疑”、甚至“不容违逆”的经典定论,这就是: (1)在十八世纪甚至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在自然科学中曾经有过这样一种“形而上学”自然观和方法论居于统治地位,它的中心思想是自然界绝对不变;如果有什么变化,那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2)机械论自然观必然导致形而上学,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又必然导致机械论,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必然联系。
    作者: 林定夷        
    卷期: 1991
    页码: 53-61
  • 科学史研究的一个方法论原则——兼评“科学《易》”
    <正> 科学史研究的主要要求之一就是实事求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这一要求应具体化为一系列的方法论原则。本文提出一个这样的原则:合目的性原则。并依此对某些“科学《易》”观点提出一点看法。一在科学史研究中,实事求是的一个要点是在评价古人的科学成果时不能使这一成果“现代化”,要按古人科学成果的本来面目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评价,不能把后人对这一成果的引伸或发展加到古人的头上。这似乎已是没有疑问的常识了,但实际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作者: 孙宏安        
    卷期: 1991
    页码: 62-65
  • 1926年薛定谔的哥本哈根之行
    <正> 在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史中,1926年是一个很可注意的年头。那年的上半年,薛定谔(E.Schrodinger)在苏黎世提出并发展了他那种形式的“波动力学”,证明这种力学和大约一年以前出世的海森伯的“矩阵力学”在数学上具有等价性。到了这时,人们大多意识到整理出一套相对完整的微观力学的时机已经近在眼前了。从那以后,理论开始沿着两个相辅相成的方向急速前进:(1)理论对各种微观体系(原子、分子等等)的具体应用;(2)数学表述形式的物理诠释和哲学指向。可以说,薛定
    作者: 涂德銮        
    卷期: 1991
    页码: 66-68+52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