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19873
本期目录
  • 图尔明关于理论评价问题的思想
    图尔明是当代比较活跃的一位科学哲学家。从五十年代开始,他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批评逻辑经验主义和波普学派的观点,并且提出了一种比较独特的科学哲学理论,使当时的哲学界为之耳目一新。他和汉森、库恩等人共同把历史主义引进了科学哲学舞台,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理论评价问题上,图尔明另辟蹊径,既反对逻辑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他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考察了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本文将探讨图尔明关于理论评价问题的思想。 更多还原 <br/>
    作者: 王小光        
    卷期: 1987
    页码: 1-7
  • 熵理论的哲学意义
    热力学产生于十九世纪,它的理论基础是两个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对于热力学第一定律,我们早就熟悉,它作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据以建立的三大发现之一而倍受推崇。但是,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理论却重视不够。熵理论同样也是从大量经验事实中总结出来的、关于自然界热现象本质的 更多还原 <br/>
    作者: 王维        
    卷期: 1987
    页码: 8-16
  • 科学哲学中的统计说明模型
    虽然概率论和统计学运用于现代科学的各个分支(不仅是自然科学,甚至包括政治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对于概率统计的哲学解释却姗姗来迟。1962年,美国科学哲学家亨佩尔在《演绎定律与统计说明》一文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的归纳-统计(I-S)说明模型。后来,他和其他一些科学哲学家发展了这一说明模型。到了七十年代,韦斯列·萨尔门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计相关(S-R)说明模型,并在八十年代加以发展,用因果关系来加以说明。本文着重介绍和讨论这两种统计说明模型及其与因果问题的联系,用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科学哲学。 更多还原 <br/>
    作者: 顾速        
    卷期: 1987
    页码: 17-23
  • 价值取向和科学活动:1950-1979年的中国
    社会学把科学当做一种社会的建制(institution)或系统,除了研究这个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行为外,还要考察它同其余社会系统的关系。因此,本文从把握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中的官方价值取向入手,试图探讨它同科学活动之间的相关性。 更多还原 <br/>
    作者: 刘源        
    卷期: 1987
    页码: 24-33+79
  • 中国近代科学社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科学社会史科学,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理解。一是把它作为知识体系,二是把它作为研究活动,三是把它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此相应,科学史研究也应该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展开。把科学作为知识体系的历史研究,形成了所谓“内部史”。18世纪诞生的“学科史”和19世纪发展起来的“综合史”,都属于内部史。对综合史作出了宝贵贡献的大家们,如孔德(A.Comte,1798—1857,法)、 更多还原 <br/>
    作者: 樊洪业        
    卷期: 1987
    页码: 34-39+79-80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