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35
本期话题
专题:科幻中的智能机器叙事

       自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高手以来,人与智能机器(或曰智能机器人)的关系成为经久不衰的学术热点,ChatGPT更是引爆AI新时代。科技哲学、社会学、科幻文学影视等领域均成为相关讨论的重要场域。其中,科幻文学影视中的智能机器讨论并不旨在直接指导现实实践,但其学术价值以及社会和文化意义仍值得客观讨论。

       本期“科幻中的智能机器叙事”专题3篇论文均从科幻文艺切入,考察人工智能的发展、欧美早期机器人叙事以及机器人对传统亲子伦理关系的挑战,深入审视了科学幻想视域下人类与智能机器的关系。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哲学系阿尔弗雷德·诺德曼(Alfred Nordmann)教授的英文论文“Science Fictions of Humanoid and Machinic AI”,以《弗兰肯斯坦》《银翼杀手》《人工智能》《她》《机械姬》等科幻经典为例,剖析了类人型和机器AI两种不同智能的区别、演变以及科幻作品在我们了解两者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程林副教授的论文“1770年的‘人造智能’:从仿人智能事件到霍夫曼、比尔斯的早期机器人叙事”,以1770年的“人造智能”Schachtürke(“象棋土耳其人”)为讨论对象,还原这场“人造智能”跨世纪骗局背后的时代精神、它在欧美早期科幻中激起的多重波澜以及文学对仿人智能机器反思的特点,并指出,“象棋土耳其人”作为仿人智能早期代表虽在技术上并不真实,但其文化参考价值却不容忽视。中国科普研究所创作研究室姚利芬副研究员的论文“科幻视域下机器人对传统亲子伦理关系的挑战”,通过考察科幻小说、影视作品中的父母型机器人、子女型机器人和保姆型机器人,探析了机器人介入家庭后带来的亲子关系的变化。该文认为,这种新变化对传统亲子伦理关系,如自主原则、尊重原则、关怀原则和责任原则均构成了挑战。

                                                                                                           (专题策划:姚利芬)


本期目录
  • 律则必然性对层级个体化问题的回应
    <p>摘 要:金在权总结了“层级个体化”方法论问题,它是否构成对突现的本体论拒斥?本质上,问题离不开基于逻辑必然性的反事实推理,其有效性依赖于不相容场景与反事实条件的解释相关性。通过模态反驳模式展开其逻辑结构,研究发现,解释相关性建立在层级由彼此分离的尺度区间所实现的必然模态之上,然而,适应度函数、物理律则显示了层级在连续尺度上分布的律则必然性,这反驳了该模态推论。本文为科学技术与社会领域的研究对层级给出一般说明的可能提供了辩护。</p><p>关键词:适应度函数 模态反驳 思想实验 律则必然性 因果涌现</p><p><br/></p>
    作者: 孙圣        
    卷期: 2023年5月第45卷第5期
    页码: 42-48
  • 共同原因、机制与历史性科学的理论确证
    <p>摘 要:理论能够被检验是科学理论的必要条件,以往关于理论确证的讨论主要以物理学等实验性科学作为范例来展开,这使得一些学者将理论确证等同于实验检验。由此导致像古生物学这样的以研究历史事件为主的历史性科学,因为其理论假说无法用实验检验而被视为是“二等科学”。历史性科学以历史事件和长期机制来解释事物的发展,由于历史事件和长期机制在本体论性质上不同于物理学研究对象,历史事件假说无法用实验检验,但这不等于说历史事件假说就是无法检验的。科学家在实践中发展出了一套与历史事件、长期机制的性质相适应的理论检验方法,虽不同于实验检验,但是一样可以达到理论确证的目的。</p><p>关键词:理论确证 历史性科学 共同原因 机制</p><p><br/></p>
    作者: 翁永坤        
    卷期: 2023年5月第45卷第5期
    页码: 49-55
  • 知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吗?
    <p>摘&nbsp; &nbsp;要:知识的性质研究是当代知识论的核心论题之一。传统知识论主张一种弱心理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心理状态与非心理状态的合取,即知识的“混合论”。近年来,这一观点遭到威廉姆森和内格尔等人的挑战,他们援引心灵哲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实证证据,支持一种强心理主义观点,认为知识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状态。通过对实证证据的梳理和知识的概念分析,本文认为强心理主义观点存在诸多限度,并借助二元认知系统理论将知识区分为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这为强心理主义和弱心理主义关于知识性质的争论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p><p>关键词:知识混合论 心智读取 优先性 二元认知系统理论 简单知识</p><p><br/></p>
    作者: 田海滨        
    卷期: 2023年5月第45卷第5期
    页码: 56-63
  • “科学史上绝无仅有”:海王星的发现与英国天文学
    <p>摘 要: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是19世纪科学史上最有名也最富争议的事件之一。对许多当时的自然哲学家或天文学家而言,由于这项发现直接来自漫长复杂的数学计算产生的预测,因此也是有史以来最精彩的科学发现之一。本文的目的不是去判断围绕此发现的事件当中“什么确实发生”,而是去检验天文学家与自然哲学家们如何引导此发现所引起的论战与争议的公众版本。此外,笔者主张藉由此发现,能使我们认识19世纪中期英国天文学社群的权力关系及性质。在海王星发现的论战中,英国的自然哲学家与天文学家同时面向参与了物理世界和社会领域。</p><p>关键词:天文学 发现 海王星 万有引力</p><p><br/></p>
    卷期: 2023年5月第45卷第5期
    页码: 64-77
  • 19世纪英国通俗天文学演讲的视觉技术与宗教情怀
    <p>摘 要: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已经有兴盛的通俗科学市场,各种廉价书刊、公众演讲与展览在伦敦与外地城镇随处可见,共同竞逐观众的目光。其中,天文学演讲的风行是值得探讨的社会与文化现象。本文从“视觉技术”与“宗教情怀”两方面讨论当时天文学演讲的流行。视觉技术是指如太阳系仪、幻灯片或移动画片之类的视觉辅助工具。通俗天文学讲师善于运用各种机械或光学投影设备等视觉技术,甚至将演讲搬到剧院之类的场所进行,使用大型的舞台装置,带给观众愉悦的感官娱乐。在演讲内容方面,受到时下流行的“自然神学”影响,天文学演讲在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之馀,也经常出现宗教式的语汇与论述,试图启发观众对宇宙奇观的崇敬感受,以及所衍生的赞叹上帝造物的宗教情怀。对当代观众来说,通俗天文学演讲具有寓教于乐的教化用途,特别适合儿童与青少年观赏。</p><p>关键词:通俗科学 公众演讲 天文学 自然神学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p><p><br/></p>
    作者: 黄相辅        
    卷期: 2023年5月第45卷第5期
    页码: 78-88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