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012
本期话题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专题

本专题收录的文章,尽管角度各异,但写作的背景和主题是一致的。2020年是自然辩证法创始人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这位思想家、哲学家和伟大的“第二小提琴手”,并在新的时代推动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向前发展,是我们编发这组文章最基本的背景。基于这个背景,两位国内学者和一位欧洲学者围绕自然辩证法系统辩证法思想、自然辩证法所开创的理论范式所蕴含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的可能性,以及自然辩证法所具有的丰富的问题意识进行了讨论。本期人物评传则讲述了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共同体的先辈们开创了良好的学术传统,我们期待这组纪念文章能够推动学界关于自然辩证法发展的深入思考。

本期目录
  • 人们对人工智能做道德决策的厌恶感之源及解决之道
    <p>摘要:为了借助人工智能来应对当代社会的道德滞后问题,跨学科、跨文化的大量研究都在关注对人工道德智能体的设计、实现和发展。然而,一个更为重要的元问题应该是:人们究竟是否希望由人工智能做道德决策?来自道德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并且该厌恶感的来源可能在于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缺乏完全的、完整的心智。而要想有效提高人们对人工智能做道德决策的接受度,一方面应将道德决策主体的合法范围延伸至人工智能,另一方面则应进一步对人工智能进行拟人化,提高人工智能被感知到的体验性(热情)和能动性(能力、专长性),以增强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共情和信任,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利用伊丽莎效应并避免恐怖谷效应。</p><p>关键词:人工道德智能体;道德决策;道德滞后问题;心智感知;拟人化</p><p><br/></p>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12期
    页码: 80-86
  • 走向稀土大国的创新之路——包钢稀土一厂的技术创新(1978-1982)
    <p>摘要:稀土金属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1958年我国首建稀土合金厂,历经艰辛成长为包钢稀土一厂,1978年跨入发展的新时期。文章依据包头钢铁稀土公司和稀土研究院第一手资料及相关史料,阐述改革开放初在国家重大科技政策支持和科研院所的协助下,该厂进行生产建设、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过程。重点剖析自主创新和借鉴学习国际新技术,研发高品位稀土合金的技术细节,并讨论影响和意义。</p><p>关键词:白云鄂博矿;包头钢铁公司;稀土一厂;稀土合金;技术创新</p><p><br/></p>
    作者: 霍知节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12期
    页码: 87-93
  • 论Being汉译两派之共同预设
    <p>摘要:关于Being的汉译纷争由来已久、至今未果。粗略地可将混战诸方简划为存在(有)派与是派。两派虽主张各异,却大概分享如下共同预设:(1) 名词Being源于动词to be,故欲理解Being须回返to be;(2) to be具备两种不同、甚至互不相干的用法即系词用法和非-系词的存在用法。第1条预设是比较合理的,但第2条预设值得商榷。To be的系词用法和存在用法不但非截然二分,而且在根底处纠结一体。所有系词包括现代汉语里的系词是本就无可争议地内含存在义。以是译Being根本不会遗漏Being原有存在之义。比较两派对海德格尔Sein之汉译可知正是因为两派囿于第2条预设,从而可能错失了对Sein之更佳理解。</p><p>关键词:Being;to be;存在;是;系词</p><p><br/></p>
    作者: 李菁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12期
    页码: 94-102
  •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价值观的转换与目的
    <p>摘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自觉从思想文化层面寻找民族复兴的道路,他们以&quot;科学&quot;作为价值尺度,重新评估中国的传统价值,并试图重建新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一时期的主流科学价值观范式由器物科学价值观至制度科学价值观,再转换到了文化科学价值观,而建构文化科学价值观的主要目的是以科学文化去除传统文化糟粕,并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价值创建一种全新的文化,以利于救亡图存、兴族强国。其范式转换以及救亡图存目标已经达成,但新文化建设以及兴族强国目标仍然任重道远。</p><p>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价值观;范式;转换</p><p><br/></p>
    作者: 黄瑞雄   蒋飞燕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12期
    页码: 103-109
  • 陈珪如: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
    <p>摘要:陈珪如学习自然辩证法缘于她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找到了自然科学与革命的结合点。1949年,陈珪如编译了我国最早一本以《自然辩证法》为书名的著作,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早期的传播成果。陈珪如创立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自然辩证法教研组、是复旦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首任主任、培养了20多名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弥补了当时国内自然辩证法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她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委会领导成员、是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在讲授&quot;自然辩证法&quot;时,她坚持&quot;百家争鸣、克服教条主义&quot;、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生致力于实现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结合。</p><p>关键词:陈珪如;自然辩证法;马克思列宁主义</p><p><br/></p>
    作者: 齐磊磊   吴思柳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12期
    页码: 110-117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