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人类社会正在构筑一个智能化环境。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代人机关系带来了新的人机伦理问题。本专题收录了三篇相关文章:韩东屏一文探讨智能机器人意识问题的各种解答,提出了信息意识观,认为智能机器人有意识,但在意识的功能方面不能完全达到人的意识水平;文成伟等人的文章引入预知性技术伦理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解决人工智能的社会后果问题,进而达到消解人工智能科林格里奇困境的目标;徐瑞萍等人的文章从技术文化哲学的视域分析智能新文化环境中人机冲突的问题表征与肇因,并探寻人机和谐的伦理重构。这三篇文章主要围绕智能文化与人机伦理这一专题而展开,为消解人机伦理困境和重塑智能文化环境中的人机关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专题策划:刁生富)
摘要:意向性是海德格尔现象学思想的中心主题,也是通达存在问题的重要路径。海德格尔重点探究了意向性的三个方面,并诠释了其内含的生命意蕴。第一,意向性在本性上是实践,表现为此在操劳着的生命活动。第二,意向性的根基是超越性,是从此在的在世引申出来的,呈示出生命之投身于世界的原初状态。第三,意向性的渊源是时间性,时间性的绽出境域为意向性之何所指提供了源泉,也决定了生命的绽出境域。这一思想迸射出生命的灵性之光,是对僵固的科学理论和学院哲学的批判,对人们关注实际的生命经验、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李贝特的"迟半秒"实验以及魏格纳的副现象论直接威胁了自由意志的本体论地位,引起了"自由意志危机",但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通过新的解读认为这些并不能证明自由意志不存在,其中蒂莫西.奥康纳的自主体—因果力理论则是独树一帜的。他关注的是行动的整个因果链及其解释,从本体论的角度讨论了自主体的原因作用和理由的解释相关性,认为自主体具有基于突现属性的自主体—因果力,是行动产生的原因。但该力具有概率性的结构化倾向,理由则从因果上构造了自主体—因果力并为该力发挥选择作用限定了范围。该理论对因果关系的形而上学问题、心灵的动力学问题以及行动哲学中的行动解释问题有所启示,不失为解决自由意志危机的一种系统而有深度的方案。
摘要:林恩·马古利斯是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被公认为现代内共生学说的最主要支持者。她联合创立盖亚假说,并一生致力于支持未受关注的小众观点。她因为支持过于离经叛道的理论饱受争议。本文从创新与争议两个角度,探讨了其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和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