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93
本期话题
2019年03期“民国时期的农业技术改进”专题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古国,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独具特色,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代以来,面对传统农业衰落的危机,政界与农学界人士均意识到引进西学、改良本土技术的重要性。民国时期,新式农政机构已在中央和地方建立,本土专业人才的增加,使农业技术改进得以在一定范围内付诸实践。一方面,这使传统农业技术开始由经验形态的技艺向理论形态的技术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受限于社会历史条件,当时的农业技术改进也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局限性。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民国农业技术改进史或可对当今科技兴农、振兴乡村提供历史镜鉴。鉴于此,本期组织了三篇文章,分别从作物改良、防洪治河、蚕桑树艺等方面探讨了民国时期农业技术的改进及其社会影响,以飨读者。

第一篇论文“中美合作视角下的中国作物改良计划(1925-1931)”以1925至1931年间金陵大学与康奈尔大学的中美技术合作计划为切入点,揭示了选育并推广优良作物品种对提高农业产量、赈灾济民的贡献,分析了训练专业农技人员对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意义;第二篇论文“近代中国水利工程理念的变革”以民国前期官厅水库的构想、规划为例,在分析传统防洪治河困境与近代西方水利技术传播的基础上,展现了中国水利工程理念的主动革新过程,对中国水利工程现代化的历史特殊性进行了思考;第三篇论文“改进还是停滞:民国苏南桑树育培技术实践探讨”以民国时期蚕桑经济增强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探讨苏南各县选育推广优良桑树品种、改良桑树育培技术的实践过程,并尝试分析其改进成效和停滞原因。


本期目录
  • 论“动物权利”中伤害与裨益的不可通约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摘&nbsp; 要:作为一种新的伦理学,汤姆&middot;里根(Tom Regan)的&ldquo;动物权利&rdquo;不单单是&ldquo;革命的&rdquo;,也是&ldquo;精粹的&rdquo;。在实践上,这种特征突出地表现在里根关于&ldquo;轻伤害原则&rdquo;与&ldquo;副作用&rdquo;的阐述中。本文在考察两者内涵的基础上,确定了权利论的一个关键预设,即&ldquo;伤害&rdquo;与&ldquo;裨益&rdquo;的不可通约性,后者构成权利论与功利论的一种根本区别。分析指出,里根的这个预设不但是合乎逻辑的,也是合乎理性的。进而,伤害与裨益的不可通约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为&ldquo;放任自然&rdquo;的实践策略提供了稳固的根据,并对环境管理方式的潜在危险具有强大的矫枉力,但同时也暴露了其应对某些生态问题的局限性。环境伦理学的进一步的完善应该以此为出发点。</span></div> <div> &nbsp;</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关键词:环境伦理&nbsp; 轻伤害原则&nbsp; 副作用&nbsp; 道德实践&nbsp; 环境管理</span></div>
    作者: 孙亚君        
    卷期: 2019年3月第41卷第3期
    页码: 48-54
  • 计算知识论研究进展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摘&nbsp; 要:计算知识论的基本理念既有哲学来源又有语言学来源。通过不同学者的解读和充实,计算知识论成为了一个以归纳问题可解性和归纳方法逻辑可信赖性为核心问题、以可计算理论为分析工具的完整理论体系,为科学推理研究提供了抽象的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之下,各种版本的归纳问题得到了重新审视;对可学习性的关注又促成了计算知识论理念与认知逻辑的结合。计算知识论的全新视角及其初显的解题功能都表明:对计算知识论的进一步研究会为科学哲学和知识论领域带来更多有益成果。</span></div> <div> &nbsp;</div> <div> 关键词:计算知识论&nbsp; 逻辑可信赖性&nbsp; 归纳问题可解性&nbsp; 归纳问题</div>
    作者: 侯旎        
    卷期: 2019年3月第41卷第3期
    页码: 55-62
  • “基本药物”的历史 ——权利与利益之争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摘&nbsp; 要: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首次提出了&ldquo;基本药物&rdquo;的概念,旨在解决各国普遍存在的药物成本过高和跨国药企在发展中国家药物倾销等问题。本文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域下,将基本药物的概念和实践置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药企、不同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不同行动者所构成的网络情境中,全面回顾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的历史,梳理在不同阶段塑造基本药物理念和实施的语境、不同行动者及其作用,从而检视其关涉伦理、权利、利益甚至国际关系与政治的复杂性,为理解基本药物制度的形成和当下依然存在的争论提供更为清晰的路线图。</span></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关键词:世界卫生组织&nbsp; 基本药物&nbsp; 行动者网络理论&nbsp; 语境</span></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nbsp;&nbsp;</span></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关键词:世界卫生组织&nbsp; 基本药物&nbsp; 行动者网络理论&nbsp; 语境</span></div> <div> &nbsp;</div>
    作者: 苏静静        
    卷期: 2019年3月第41卷第3期
    页码: 63-73
  • 中国参与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的早期历程(1945-1950)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摘&nbsp; 要:利用一手文献,本文梳理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成立的国际背景和政治因素,对其在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创建和早期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详细论述。科学工作者协会是与政治紧密结合的一类特殊科学团体,具有深刻的国际和时代特征。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团结了国际和国内知识界的进步力量,推动了我国科技体制和科研活动组织的转变。世界科协成为新中国与西方科学界接触的重要窗口,为中英科技交流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同时,中国在世界科协的活动也深受中苏关系的影响。</span></div> <div> &nbsp;</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关键词: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nbsp;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nbsp; 中国科联&nbsp; 约里奥-居里&nbsp; 钱三强</span></div>
    作者: 刘晓        
    卷期: 2019年3月第41卷第3期、
    页码: 73-81
  • 我国第一个稀土生产工厂的创建及早期发展(1953-1963)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摘&nbsp; 要:1953-1958年,在国家科技政策的引领下,中国科学院与诸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由冶金部牵头,设计了我国首个稀土工厂。该厂为包钢稀土一厂的前身。1959-1963年建厂试生产,配套工程稀土金属试验厂竣工投产,稀土合金厂两年未能投产而停工。1959年将炼铁炉渣副产品稀土硅铁合金用于军工钢生产,效果良好。1963年包头冶金研究所成立,带动该厂扩大试验生产稀土合金新品种,我国稀土科技和产业迅速崛起,走向&ldquo;稀土大国&rdquo;的创新之路。本文依据包头钢铁稀土公司和稀土研究院第一手资料和部分相关史料,简述我国第一个稀土工厂的建设及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并讨论其影响和意义。</span></div> <div> &nbsp;</div> <div> <span style="font-size: 7.5735px;">关键词:白云鄂博稀土矿&nbsp; 包头钢铁公司&nbsp; 包钢稀土一厂&nbsp; 包头冶金研究所&nbsp; 稀土硅铁合金</span></div>
    作者: 霍知节        
    卷期: 2019年3月第41卷第3期
    页码: 82-88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