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42
本期目录
  • 思想史中的发明英雄论
    发明英雄论认为:发明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全新的技术创造,源于天才头脑的灵感闪现。发明英雄论思想源远流长,从古老东方的"圣人创物说"到现代西方的"发明创造论"、"发明天才论"和"发明伟人论"等,历经由"神"到"人"的漫长发明拯救过程。发明英雄论在20世纪遭遇理论批判后出现初步的精致化发展。<br/>
    作者: 夏保华        
    卷期: 2014
    页码: 64-70+126-12
  •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伦理问题探究
    水利水电工程往往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显著的影响和作用,并会产生一系列的伦理困境。本文通过论述工程伦理的核心概念,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移民安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效用评价问题、生态伦理问题、公众权利问题、利益纠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解决这些伦理问题的有效路径。 <br/>
    作者: 罗用能        
    卷期: 2014
    页码: 71-74+104+127
  • 从合著论文看中国工程材料工业知识生产的产学合作——兼与制药工业的比较
    基于2001至2010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7种工程材料科学核心期刊产学合著论文的文献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探讨了中国工程材料工业产学合作生产科技知识的总体情况,并与制药工业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除材料工业国内产学合著论文受地域限制较低外,两者在基本表现和主要特征方面总体趋同。产学合作生产科技知识切实存在,已有一定规模且日趋增强。相关研究和政策调整应见微知著、与时俱进。<br/>作者二:肖广岭&nbsp;&nbsp;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br>
    作者: 赵正国        
    卷期: 2014
    页码: 75-80+12
  • 中国的制度与任务对工程科学的塑造:1895-1960年
    学科发展不仅遵循知识系统的内在逻辑,而且还被社会塑造。近现代科学传入中国并实现了本土化,经历了制度与任务的双重塑造过程。在中国,自1895至1960年间,学制和院所制度,20世纪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和国家科技规划中的任务塑造了工程学科的发展模式和方向。<br/>作者二:张柏春&nbsp;&nbsp;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br>
    作者: 张久春        
    卷期: 2014
    页码: 81-85+127
  • 用知觉去解决技术问题——伊德的技术现象学进路
    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有别于传统的现象学和解释学,其使用后现象学的方法来描述现代技术的问题,把技术问题的源头追溯到人的知觉和人的生存。技术现象学理论运用身体知觉、人与技术的关系和技术中介透明性等概念,分析技术哲学中技术悲观论的直接回归身体知觉和技术乐观论的盲目转化身体知觉这两种倾向,来描述、解释技术的物质性问题、透明性问题、目的性问题,指出透明性是使人忽视身体知觉并单一化身体知觉的原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要用知觉主义的技术现象学去重新审视人在生活世界中与技术的关系。<br/>
    作者: 张正清        
    卷期: 2014
    页码: 86-92+127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