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34
本期目录
  • 约翰·雷的动物学研究与自然神学
    英国十七世纪博物学家约翰·雷以植物学研究著称,但他在动物学上同样有显著的成就。他的鸟类、鱼类、四足动物及昆虫学著作,为这些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关于雷的著作本身以及其中涵盖的动物学知识,以及他对动物持有的看法,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来论述雷在动物学方面的成就,进而探讨动物学研究与雷的自然神学思想的联系,指出雷的研究进路在当代语境下的启示意义。 <br/>
    作者: 熊姣        
    卷期: 2013
    页码: 33-38+44+126
  • 基于盛宣怀档案的晚清电报洋员研究
    电报洋员是晚清电报系统的重要成员,他们在完成电报的工程建设、设备检修、学生教育和章程拟定等工作任务的同时,亦基于自身的特殊身份参与了多项中外政治事务,从应用层面见证了近代中国电报技术的传承和电信工业体系的建立。本文以盛宣怀档案为核心史料,对晚清电报洋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进而探讨了"中体西用"观在电报洋员任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历史影响。<br/>
    作者: 史斌        
    卷期: 2013
    页码: 39-44+126
  • 清代山西的蝗灾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文章采用以县为单位的灾害统计方法,对清代(1644-1911)268年山西蝗灾史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清代山西蝗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清代山西平均每4~5年即发生一次蝗灾,受灾县数占总县数的87.13%;蝗灾发生时间相对集中,早期和晚期为山西蝗灾高发期,中期蝗灾发生频次较低;清代山西蝗灾主要集中在6~7月份;从地域分布上看,清代山西蝗灾主要分布在晋南、晋东南、晋中部分地区及晋北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带,尤其是沿黄河一代蝗灾发生频次最高,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系的高山地区,蝗灾发生频次较少。清代山西官民在长期与蝗灾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实用的防治技术体系(掘杀蝗卵—捕杀蝗蝻—灭杀飞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蝗灾所带来的危害。 <br/>作者二:邹文卿&nbsp;&nbsp;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br>
    作者: 高策        
    卷期: 2013
    页码: 45-51+126
  • 从图像特征看力学的出现——基于中西斜面力学图像表征的哲学分析
    通过中西古代斜面力学的比较可以发现,力学科学的发生是在超离实际身体体验的基础上发生的,这种超离体现在视觉图像上就是由后验综合图像向先验综合图像的转变。因此,从图像特征上看,先验综合图像成就了古代西方的力学。 <br/>
    作者: 陶建文        
    卷期: 2013
    页码: 52-57+126
  • 戴德金对理想论的贡献
    理想概念源于理想数,是抽象代数学特别是交换环理论最核心的概念之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抽象理想论,很多数学家都参与其中,戴德金就是其中一位关键人物,他用理想代替了理想数,也就是由数过渡到集合,实现了早期代数数论的一般化。我们在搜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概念、方法和背景的考察与分析,以及通过与同时代数学家克罗内克的比较研究,阐释戴德金对理想论的贡献。<br/>作者二:邓明立&nbsp;&nbsp;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br>
    作者: 王淑红        
    卷期: 2013
    页码: 58-63+12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