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05
本期目录
  • 因果性的反事实条件分析:大卫·刘易斯及其批评者
    摘要:刘易斯的因果性反事实条件分析是新休谟主义进路的典型代表,它试图通过引入"反事实条件"的模态范畴来弥补传统律则性理论的不足。然而,这一分析进路又产生了诸如可能世界的相似性、反事实条件依赖的时间箭头等新问题;本奈特、豪斯曼和霍维奇等人揭示了刘易斯的理论在这些问题上的根本困难。而这些困难的最终解决依赖于彻底抛弃休谟主义的因果性研究进路,转向因果实在论和实验的、操作的因果观念。 关键词: 因果性;反事实条件;刘易斯;休谟主义;
    作者:        
    卷期: 201005
    页码: 1-8+113+126
  • 皮尔士实用主义的符号学向度
    摘要:皮尔士的实用主义主要是一种意义理论,准确地说,是关于意义的语用学理论。皮尔士看来,实用主义首先是一种科学的逻辑定义方法,这种方法使我们获得关于概念最高等级清晰性的理解,即他所说的"第三等级的清晰性"。而皮尔士关于概念清晰性的三个等级的划分,建立在其符号学中三种解释项的基础之上。分析表明,一个概念(符号)的意义或最终解释就是其最终的逻辑解释项。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更愿意将皮尔士的实用主义称为"符号学的实用主义"。 关键词: 皮尔士;实用主义;符号学;
    作者:        
    卷期: 201005
    页码: 9-14+126
  • Q方法论探析
    摘要:创立于1935年的Q方法论在很多方面是对传统的R方法论研究思路的颠覆。目前,其独特价值仍未被充分认识。本文在阐明其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具体研究程序即Q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介绍,并对该方法论的优势与局限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Q方法论;R方法论;Q技术;
    作者:        
    卷期: 201005
    页码: 15-20+113-115+126
  • 口误的意识性探究
    摘要:对于口误的意识性探究能帮助我们从言语输出的角度深入认识意识。口误传统上被看成是一种无意识的言语行为。遵循大脑信息并行加工的观点,通过对口误的原因——脑误的分析,加之他人脑电数据的支持,我们将口误分为有意识的口误和无意识的口误。对于有意识的口误,说话人常常自行纠正刚说出的话语;而对于无意识的口误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说话人在意识层面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言语错误。 关键词: 口误;有意识;无意识;
    作者:        
    卷期: 201005
    页码: 21-25+115-117+126
  • 为什么量子力学会引起我们的困惑?——兼谈玻尔的“现象”概念及互补原理
    摘要:量子物理所描述的微观世界(量子实在)与经典物理所描述的宏观世界(经典实在)有着巨大的差异,从而让人感到困惑,需要解释。经典实在与人类的日常经验是相协调的,可以用日常语言进行描述。物理学试图将在这个实在进行扩展,但是在超宏观的宇宙尺度上,以及微观的亚原子尺度下都遇到了障碍。量子物理所描述的对象已经不是物理实体,而是物理"现象"。这些现象不可能构建成为经典实在中的单一的可视模型,而必须采用两种矛盾的模型,这就是玻尔的互补原理。 关键词: 解释;现象;互补原理;实在(经典实在、量子实在);基本感官尺度;可ǡ怂�
    作者:        
    卷期: 201005
    页码: 26-34+104+117-118+12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