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072
本期目录
  • 从话语分析到反思性——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尽管从20世纪70年代后就有社会学家倡导反思性观点,但只是到了近一二十年,它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代表了理论思维的一个新转向。这一发展跟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特别是话语分析密切相关。本文考察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向。<br/>
    作者: 林聚任        
    卷期: 2007
    页码: 55-61+111
  • 雪莱与科学
    雪莱以精湛的技巧,将科学与诗歌结合起来。本文考察雪莱的科学素养和他的科学观,包括他对科学技术的反思、用诗的视野引导科学技术的理想,以及同时代的化学家戴维对他的影响。 <br/>
    作者: 徐凌        
    卷期: 2007
    页码: 62-67+93+111
  • 略论中国近代卫生观念与卫生事业的起源
    根据有关资料,简略地考察了清末到民国期间中国引进西方“卫生”(Hygiene)概念和“卫生学”学科的历史,以及中国现代有关卫生机构的建立过程。 <br/>
    作者: 钟少华        
    卷期: 2007
    页码: 68-75+112
  • 潘光旦先生优生学研究述评
    潘光旦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优生学家,他引入了西方优生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利用中国的历史文献,结合中国当时的现实问题来进行研究。其研究及著述工作推动了我国早期的优生运动,促进了遗传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指导人与社会持久位育的新人文思想。<br/>
    作者: 蒋功成        
    卷期: 2007
    页码: 76-81+107+112
  • 竺可桢与中国科学社
    竺可桢早年加入中国科学社,并始终为该社的骨干,为其事业的持久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鉴于中国科学的落后,他在《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普及科学常识,传播专业的科学知识。他大力提倡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呼吁社会重视科学研究,为推进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br/>作者二:任晓燕&nbsp;&nbsp;河北大学人文学院<br>
    作者: 范铁权        
    卷期: 2007
    页码: 82-85+75+112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