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徐竹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
  • 机制、生成与事件
    在最近的二十年中,科学哲学越来越关注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因果作用和科学说明,形成了介入主义与机制论这两种相互竞争的因果理论。对机制论观点的辩护有赖于“生成”概念的澄清。目前已有的对生成概念的刻画深陷于某种“两难困境”。而“事件属性论”的观点——即把生成作为事件的某种特殊属性来刻画——则提供了摆脱这种困境的可能方案,进而有可能为因果机制理论提供更好的辩护。
    作者: 徐竹      
    卷期: 2014
    页码:1-7+125
  • 科学理解及其机制论概念:从认知运气的视角看
    摘 要:知识与理解关系业已成为知识论与科学哲学共同关心的话题。“理解的知识理论”受到一些德性知识论学者的质疑。例如,普理查德就主张理解并不必像知识那样满足安全性条件,即可以与某种认知运气相容。对这一相容性论题的批评表明,如果以“说明评价的可靠性”来界定安全性条件,则理解与知识一样都不相容于认知运气。这种不相容性归根到底根源于科学理解的形成必须以相关机制的知识为前提。因此,科学理解的机制论概念支持了“理解的知识理论”,拒斥理解与认知运气的相容性论题。
     
    作者: 徐竹      
    卷期: 2016
    页码:20-27
  • 因果的与他心的“理解”
    摘  要:格林最近讨论了理解自然界与理解他人的差异。他认为前者在认知官能的正常运作上即可实现,而后者则必须要求具备理解力和“善解人意”的品格特质。但是,一种对因果的与他心的理解作阐释的统合性纲领仍然是可能的。想象与理解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因果的与他心的理解都依赖于“受事实引导的建构性想象”,这就要求对自由想象提出限制,且在这些限制下依然不能完全消除不确定性。理解归根到底是一种指向行动可能性的知态,“知行之际”就是阐释理解的统合性纲领。
     
    关键词:理解  想象  他心  格林  德性认识论
     
    作者: 徐竹      
    卷期: 2019年5月第41卷第5期
    页码:18-25
  • 知行关系视域中的自我知识 ——普鲁斯特的元认知理论辨析

    摘 要:随着认知科学的新近发展,元认知理论在当代自我知识理论的论争中异军突起,成为超越认知主义和构成主义对立的“第三选项”。普鲁斯特是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她主张元认知是对一阶认知活动的评估与调控,通过把握认知感受和知识可供性的线索,实现认知活动与非概念规范之间的动态耦合。这一方面跳出了知行相分离的认知主义窠臼,承继实用主义的哲学脉络,将自我知识的讨论引入知行关系的视域;另一方面也不需要承诺构成主义所预设的概念论立场,而使非概念论的构成主义观点成为可能。


    关键词:自我知识 元认知 普鲁斯特 构成主义


    作者: 徐竹      
    卷期: 2022年第44卷第12期
    页码:48-54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