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国科学史家保罗·福曼于1971 年发表“魏玛文化、因果性和量子理论,1918-1927:德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对敌对知识环境的适应”,它被国际科学史界视作是“外在主义”科学史研究的经典案例。在过去五十多年里,国际学界对该研究讨论不断,拒斥多于接纳。通过剖析福曼的“福曼命题1”和梳理争议中的“福曼命题1”,本文认为对于“福曼命题1”的拒斥大多都是基于一种强外在主义立场上的错置;它本身所承载的争议性的实质仍是科学编史学上的“ 内在主义- 外在主义” 之争;“ 文化” 因素的突出作用是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参与讨论的学者不断强化的结果。
关键词:福曼命题1 争论 内在主义- 外在主义 科学编史学
摘 要:1964年,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正式承担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核燃料后处理工厂研究和设计”(712项目),并在两年时间内超额完成任务,使得中国核工业后处理工艺在20世纪60年代赶上国际先进水平。712项目的完成是任务带学科、科研促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是自立自强,校、院、所、厂大力协同攻坚科技制高点的成果。文章回顾了712项目的缘起及其实施过程,并展现了其对于“两弹一星”工程和中国科技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溶剂萃取法 核燃料后处理 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 712任务 两弹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