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猫头鹰”概念是专长研究在决策机制和公众参与方面的理论创新,旨在理顺专家与公众间关系。现有研究多停留在介绍和批判“猫头鹰”机制,而缺乏基于实际案例的探讨。文章以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为例,探讨“猫头鹰”机制的现实可能性。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在成员多样性、依赖专长、沟通交流、技术共识评估、理想功能实现等方面总体与“猫头鹰”机制相符,但在技术讨论与政治讨论两阶段、非主流成员与观点融入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这既体现出规划作为本地利益技术的特殊性,也说明“猫头鹰”机制仍受限于理论与实践的张力。
关键词:技术决策 专长与经验研究 责任规划师 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