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410
本期话题
专题:科学模型的本体论、认识论与科学实践

编者按:

      传统科学哲学(如维也纳学派、柏林学派等)对科学理论主要持“句法观”(syntactic view,也译作“语形观”),即把科学理论看作像欧氏几何式的公理系统,有待解释的自然现象可以最终从基本理论推导出来。科学模型只有启发或辅助的功能,在科学研究中并非必不可少。但是1980年代之后,苏佩斯(P. Suppes)、范·弗拉森(B. C. van Fraassen)等更多科学哲学家对科学理论持“语义观”(semantic view)。语义观认为,分析科学理论更需要数学工具,而非谓词逻辑。科学理论不直接解释自然现象,而需要通过科学模型作为中介。从此,科学模型也成为科学哲学的中心议题之一。

      本期专题的几篇论文分别探讨了科学模型的本体论、认识论与科学实践。章航的“科学模型的三种本体论立场探析”研究了三种模型本体论:理论的数学结构、虚构的抽象实体、工具,主张多元主义立场。向盾的“模型的认识论探究”反驳激进的器物主义,重申科学建模的方向性,并为直接表征辩护。叶立国的“科学模型的虚构论及其自然选择的衍生机制”把传统的“模型与对象”的二元关系改造为“模型、经验与对象”的三元关系,认为科学模型也是通过自然选择走向成功。江学如的“如何可能与实际如何:生态学模型解释的实在性分析”所提及的亨普尔解释模型到生态学模型解释,正好体现了科学理论的句法观向语义观的转变,凸显了科学模型在生态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专题策划:王巍)


本期目录
  • 从物理操控到“仪器操作-言辞实验-符号操作”整体结构 ——“暗知识”和科学实验可重复性危机背景下布里奇曼操作论正释

    摘 要:在机器学习“暗知识”和科学实验可重复性危机威胁科学真实可靠性的当下,有必要重读布里奇曼操作论并为之正名。布里奇曼有感于物理概念发生根本变化,在1920年代末提出概念操作特征和意义操作标准;在1930年代末将操作分析扩展到科学活动,包括纸笔操作、实验室操作和狭义言辞操作等三类操作,初步超越经验主义和唯理论;在1950年前后探究操作真实,其实验室仪器操作、数学和逻辑纸笔符号操作和言辞精神实验操作,大致勾勒出以人为主体的、连接经验与符号世界的、由可重复程序保障其可靠性的科学活动整体结构,为重建人和科学的真实性铺垫较可靠基础。


    关键词:布里奇曼 操作 程序 科学结构 真实性


    作者: 涂明君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0期
    页码: 42-49
  • “实验者回归”论点有效吗?

    摘 要:“实验者回归”通过放大实验过程的不确定性,否定实验可重复性的自然决定性,提出社会协商决定实验的客观确定性的方案。为了澄清实验可重复性能够带来客观性的科学事实,首先比较可控实验与纯粹观察及建造的异同,并且整理有效性的意义,然后逐一分析了柯林斯的“实验者回归”所依据的三个案例,最后发现:引力波探测和TEA激光器的建造都不是科学实验,超心理学尚未被接纳为科学,用这三个案例作为讨论实验可重复性的基础是无效的。从定量的科学研究上看,“实验者回归”论点完全无效。


    关键词:实验者回归 可重复性 可重现性 可复制性 有效性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0期
    页码: 50-57
  •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数论的研究方向

    摘 要:20世纪50至70年代,解析数论是中国在诸多数学分支中取得最耀眼成就的领域之一,其中尤以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通过梳理档案发现,1953年华罗庚主持制定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数论研究计划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解析数论,而是代数数论。在全国性的十二年远景规划中,则两者并重,而解析数论中优先发展的方向也没有哥德巴赫猜想。何以在实际的发展中,代数数论未能按照预期发展,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远超计划的预期?当初计划制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否不当?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做多方位的考察。


    关键词:解析数论 代数数论 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规划 华罗庚


    作者: 魏蕾   邹大海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0期
    页码: 58-67
  • 中国首个汉英机器翻译系统CULT研发历程钩沉

    摘 要:中国首个汉英机器翻译系统“中文大学语言翻译器”由香港中文大学乐秀章教授团队于上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大力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机器翻译研究事业的发展。本文从科学技术史的视角出发,通过发掘原始资料与相关历史文献,梳理该翻译系统的研制过程,分析其技术创新、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对我国机器翻译技术的更新迭代提供借鉴。


    关键词:机器翻译 翻译系统研制 乐秀章 中文大学语言翻译器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0期
    页码: 68-75
  • 当代西方社会的科学平民主义:一种新的科学文化现象

    摘 要:大量调查表明,西方社会普遍面临严峻的科学平民主义挑战,特别是在一些公众参与程度高、社会伦理影响深远、涉及信任和透明度的争议性科学议题方面,如环境与气候、生命与医学、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个体层面的科学平民主义态度可能受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族裔、政治倾向、科学兴趣和媒介接触等诸多个体因素的影响。社会层面的科学平民主义心态则可能受到科学政治化和商业化、普通公众与科学精英的关系、专家言论的异质性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社会也出现科学平民主义苗头,主要体现为专家信任危机。然而,中西社会的科学平民主义在焦点领域、针对对象、政治关系和传播媒介等方面存在差异。未来需要谨慎考虑不同语境下相似概念的不同内涵,积极探索经典理论与新兴现象之间的解释性关联,合理防范和应对科学平民主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科学平民主义 科学信任 专家信任危机 平民 精英


    作者: 王硕        
    卷期: 2024年第46卷第10期
    页码: 76-86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