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310
本期话题
科研诚信建设的探索与深化

2018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2019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确立了中国科研诚信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随着中国科研诚信建设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探索中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新理念、新机制、新学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次专栏选择了三篇论文:印波的论文探究科研诚信治理的法理纠缠,以及中国科研诚信尚未系统关注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的形而上问题;王飞的论文在探究西方发达国家专业化科研诚信专职人员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科研诚信建设实现了建制化,但是在科研诚信专业化方面尚未形成系统认知和实践,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新进路;王阳的论文探索了惩戒问题研究行为的新机制,指出了中国相关法规尚无惩戒问题研究行为,建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惩戒问题研究行为的新认知和新机制,完善中国科研诚信治理框架。

本期目录
  • 应对非因果解释的三条路径及其问题

    摘 要:通过研究应对非因果解释的三条路径,即因果还原主义、一元主义和多元主义,在反驳还原主义和一元主义基础上,本文支持科学解释的多元主义。本文支持解释的多元主义有如下三点理由:第一,因果还原主义和一元主义的观点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第二,无法对“斑杂的世界”中的现象进行统一的解释。第三,坚持解释的多元主义可以使科学解释变得更自然、更合理。根据本文的解释的多元主义:1.科学解释可以被分成因果解释与非因果解释。因果意识起源于高层次生命体的演化,先于任何科学以及理论知识产生,但非因果意识则在科学以及理论知识之后诞生。2.需用语用学的视角看待究竟选取哪种解释理论更合理的问题。究竟选取哪种解释,除了语境之外,也依赖于解释者的旨趣、观点和态度等因素。3.针对某一现象,当因果解释与非因果解释产生冲突时,非因果解释具有优先性。

    关键词:非因果解释  因果还原主义  一元主义  多元主义  


    作者: 初维峰        
    卷期: 20203年第45卷第10期
    页码: 47-54
  • 19世纪沙俄对新疆的地理考察与中俄边界移动

    摘 要:十九世纪,沙俄大量“科考队”“探险队”在新疆进行了持续而密集、广泛且细致的地理考察,为沙俄的军事占领、边界谈判、制造边界争议、勘界立碑等一系列侵略行为提供了大量重要信息。以自然事实呈现的地理学知识,实则构成了沙俄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成为沙俄提升领土要求、界定国家边界的“科学依据”。以军事武装为后盾,掌握地理知识和实践资源的沙俄得以主导边界话语权,致使中俄边界东移,中国领土被大片割占,地理学与帝国主义、地理知识与权力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历史共谋。

    关键词:沙俄  新疆  地理考察  边界移动


    作者: 郝新鸿        
    卷期: 20203年第45卷第10期
    页码: 55-64
  • 视角转换:第谷天堡及其三重空间意义的重新发现

    摘 要:第谷天堡与天文学革命密切相关,却成为科学史叙事的“边缘”。19世纪末以来,天堡被德伊尔等学者重新发现,三重空间意义逐渐凸显。一为科学实践空间。索伦等人重现了天堡的空间布局与观测仪器,体现出第谷的经验主义哲学转向。二为新旧交替的制度创新空间。克里斯蒂安森等人指出,天堡尽管脱胎于中世纪修道院,却成为王权支持下的“国家科学院”,形成了以精确科学为纲领的新科学共同体。三为艺术修辞赋予的神圣空间。天堡既有南欧的维特鲁威主义艺术风格,又与北欧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同源,为科学革命的多源性留下想象空间。天堡负载的多重意义体现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随着编史学视角的转换,天堡研究由隐及显、愈加丰富,为“边缘”地带的科学史研究提供了诸多启发。

    关键词: 第谷天堡  科学空间  科学实践  科学制度  科学文化 


    作者: 高旭东        
    卷期: 20203年第45卷第10期
    页码: 65-75
  • 《写生蛱蝶图》卷新探:基于跨学科方法

    摘 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写生蛱蝶图》卷绘有精细写实的蝴蝶形象,传为北宋赵昌所作,但学界对此存有争议。本文以生物学为研究透镜,对该作品所绘蝴蝶进行了蝶种考证,据此发现其中反映出的画面与现实之间的细微差异,及该蝶种分布与赵昌在地理上的一致性。这为进一步揭示《写生蛱蝶图》所隐藏的文化信息留下了线索。故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与画面内容,就宋人对蝴蝶的科学认识与艺术创作,及赵昌为该作品作者在时空上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本文以作品为中心,以科学为手段,综合历史、艺术等多学科信息进行解读,最终落在对文物和文化现象的探讨上,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新思路。

    关键词:《写生蛱蝶图》卷  蝶种  赵昌


    作者: 王昱丹        
    卷期: 20203年第45卷第10期
    页码: 76-87
  • 论人类增强的三种范式 ——卡布雷拉的人类增强观及其批判

    摘 要:生命伦理学和生命政治学领域关于人类增强的争论常常被归纳为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两大阵营之争。而神经伦理学家卡布雷拉却将人类增强的应用范式划分为生物医学范式和超人类主义范式,主张二者在人类增强的目的、应用领域、实施手段等方面各有侧重,人类增强的生物医学范式与超人类主义范式的争锋是从肯定的方面来探讨和解决人类增强问题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她提出了第三种可能范式,即社会范式,并主张这是一种看待和应用人类增强技术的新视角,它跨越了两大主流范式的争论框架并弥补了其局限。并且,卡布雷拉还据此对人类增强的三种范式进行了优先性排序。不过,她所提出的人类增强的社会范式在实践可行性、技术基础、优先性依据、概念命名以及对解决相关争议的有效性这五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地反思和论证,否则不能令人信服。

    关键词:人类增强  生物医学范式  超人类主义范式  社会范式  优先级排序


    作者: 程新宇   杨佳      
    卷期: 20203年第45卷第10期
    页码: 88-98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