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84
本期目录
  • 理解与理论:人工智能基础问题的悲观与乐观
    摘 要: 人工智能的基础问题遇到两种类型的问题,第一种类型的问题是理解上的:计算机能否思考?强人工智能是否实现?奇点能否来临?这些取决于我们对相关问题、论证及其概念的反思;第二种类型的问题是理论上的:人工智能需要相关性的推理模型还是因果性的推理模型?人工智能可否建立一种反映真实世界的四维符号系统?这取决于科学家的理论工作。在理解问题上,一旦澄清相关的概念和论证,会消除对人工智能的悲观。在理论问题上,一旦深入理解了相关数学的、技术的难题,会消除对人工智能的乐观心态。
     
    关键词:强/弱人工智能  通用人工智能  实验哲学  因果推理  奇点
     
    作者: 梅剑华        
    卷期: 2018年4月第40卷第4期
    页码: 1-8
  • 以人工智慧应对人工智能的威胁
    摘 要: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问题的关注与讨论。现有研究更多地从预防强人工智能、引导弱人工智能的角度提出应对方案,却很少有直面强人工智能的有效方案。本文从“智慧的德才一体理论”中获得灵感,主张将人工智能升级为人工智慧来应对这一威胁,以图灵智慧测验来检测是否达到人工智慧,并将人工智慧分为弱人工智慧与强人工智慧两种类型。最后探讨了人工智慧实现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智慧  人工智能  人工智慧  图灵智慧测验
    作者: 汪凤炎        
    卷期: 2018年4月第40卷第4期
    页码: 9-14
  • 马克思主义新认识论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不是威胁人类文明的科技之火
    摘 要:针对“人工智能是威胁人类文明的科技之火”等观点,学界有多种回应。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新认识论尝试论证:人工智能无法直接威胁人类文明,无法发展出超越人类的文明。马克思主义新认识论,是吸收默会知识理论等现代知识论成果的认识论。根据这一新认识论,可知: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人造机器运用人类喂给它的知识,是人类已有明述知识的转移、利用;人工智能难以产生默会知识,也无法创造新的明述知识或命题性知识;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基于算法而不是社会交往。
     
    关键词:人工智能  新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默会知识
     
    作者: 王礼鑫        
    卷期: 2018年4月第40卷第4期
    页码: 15-19
  • AI理性价值智能的隐忧与消解
    摘 要:新时代,AI在实践中正深刻地“模仿”自然人类世界,并以虚拟数据建造成了一个类似自然人类的“机器人类世界”,为满足自然人类物质、精神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带来了诸多福音。但是AI在全面解放自然人类自由的道路上一定程度引起了人与社会劳动、人与现代科技、人与现实社会等的技术、伦理、法律和安全隐忧,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诸如AI模仿自然人类的机器世界一定程度存在缺失如“人”一样理性价值智能。为此,一方面我们需要赋予AI灵活、能动的应变能力,以及对自身行为进行预测、控制,甚至审美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重构人类及AI的伦理道德系统,让所有智能终端必备伦理道德系统,让真善美数据训练机器形成更高层次的理性化系统,使AI在实际应用中执行最严格的备案制度,建立AI数据国家级监控中心,从而促进仿自然人类世界的“机器人类世界”智能级向更高层次理性价值智能发展,且能从中反观自然人类伦理及伦理建设,助推自然人类文明进步。
     
    关键词:AI  理性价值  智能  大数据
     
    作者: 潘军        
    卷期: 2018年4月第40卷第4期
    页码: 20-25
  • 概念的异质性学说剖析
    摘 要:马歇瑞(E. Machery)的C概念学说及异质性概念假说认为,概念本身并不构成科学意义上的自然类,但其次级范畴(原型、范例和理论)却构成三个彼此异质的自然类,因而应该用“原型”、“范例”和“理论”这三种基本概念类型的名称代替“概念”,并把“概念”从认知科学理论术语中消去。本文经过深入分析后认为,马歇瑞对C概念学说及异质性概念假说的论证不充分,不足以得出消去“概念”的结论,概念的自然类地位尚待进一步研究。可设想性论证的局限性 
     
    关键词:概念  自然类  消去论  异质性假说
     
    作者: 向必灯        
    卷期: 2018年4月第40卷第4期
    页码: 26-33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