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19813
本期目录
  • 我国的大环境保护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在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才逐渐开展起来的,无论在环保管理部门还是在人们的印象中,环境保护工作就是“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的处理和利用问题,此外,别无其他。自从18世纪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就出现了工业革命;诚然,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了文明、进步和繁荣;但是,它确实对人类的环境也带来了污染。再者,由于城市中工业的兴起,在工业和经济上,城市和农村之间出现了进步与落后的差别;可是在环境保护上,城市和农村之间则出现了污染和
    作者: 王业蘧;        
    卷期: 1981
    页码: 52-53
  • 对“中性说”的一点看法
    日本学者木村资生于1968年提出中性说,对自然选择说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以下三个事实是与自然选择说的解释相反的:(1)存在着中性突变,中性突变能在种内贮存下去;(2)中性突变分子比有利突变分子的突变量大,且进化速度更快;(3)分子的进化速度一定。中性说提出之后,评价的分歧很大。有的认为它“在原则上违反了达尔文主义的核心-自然选择说",是"击中要害"的,又有人说"中性说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有人则干脆断言"不可能有这种既不好又不坏的中性突变"
    作者: 赵连玉;        
    卷期: 1981
    页码: 46-47
  • 空间、时间及因果关系学术讨论会将于1981年9月在英国举行
    英国皇家哲学研究所将于1981年9月4日至7日在基尔大学召开“空间、时间及因果关系”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将讨论由空间、时间及因果关系而产生出来的物理、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哲学问题。在会议期间、科学家们将交流“因果关系与量子力学”、“时间与因果关系的不对称现象”“绝对和相对的空间与时间”,“时间与因果关系的联系”以及“因果关系、相对论与爱因斯坦”
    作者: 晓彬;        
    卷期: 1981
    页码: 45
  • 建立生态平衡的合理区域结构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长期作用,现代地球表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地面转变为开垦、种植和放牧的地面(耕地,林场、牧场、种植园、养殖场等),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人类技术产物(房屋、道路、堤坝、堤防、交通工具、生产和通讯设备等),人类改变环境面貌的最先的工作是破坏了原有的植被,把天然环境转变为人为环境,主要是农业和城市两种生态系统。这些人为生态系统有很多可以具有对人类有利的更高生产
    作者: 陈传康;        
    卷期: 1981
    页码: 53-54
  • 核电站简史(续完)
    三由于核电站在技术上的成熟和经济上的竞争力,从而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形成了核电站大发展的局面,特别是1973年中东战争后,资本主义世界石油危机达到高峰时,各工业国家纷纷大建核电站也达到了高峰。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不但工业发达国家大建核电站,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发展核动力,不但能源奇缺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日本坚决发展核电,而且有一定或较多化石能源的国家如美国、英国、西德等也积极发展,甚至目前能源自给有余的国家如苏联等也都很重视核电的发展。法国政府1973年甚至作出决定,从1977年起只建核电站不建火电站。到1979年年
    作者二: 汪广仁;   清华大学
    作者三:冯忠潜;    清华大学
    作者: 刘元亮;        
    卷期: 1981
    页码: 55-59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